村里来了“贴心书记”
作者:张娟     来源:     日期:2015-11-05    

  

“三泉村是绵远镇的‘软弱涣散’村,有20个村民小组,村民1613户、3785人,村里主要以发展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群众对村两委信任度不高,各种矛盾突出……”这是“第一书记”赵杨今年7月28日到绵远镇三泉村走马上任时,在“民情日记”本上记录下的第一篇日记。
  赵杨是我市农业局农技化发展股股长,今年被选派为三泉村“第一书记”后,他深知肩上挑的是重担,如何加强村党组织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是他想的最多的问题。
  从城市到农村,从“坐机关”到“走田坎”,从“指挥员”到“战斗员”,为了尽快适应“第一书记”角色的转变,到村里的第二天,赵杨就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进行调研。“要摸清村子的基本情况,了解村里的产业发展现状,知晓群众的诉求所在,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赵杨说,他这趟不能白来,一定要做出成绩,重拾群众对村两委的信心,找到全村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三泉村地处周家山一带,近年来,农业灌溉一直是困扰村民的心头大事。由于地处山坡,村民常年多以种植玉米为主,收入微薄。“一定要加快解决周家山2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问题。”翻看日记本,赵杨将这个问题写在醒目位置,时刻提醒自己尽快落实。几经努力,赵杨从省上争取到40万元资金用于提灌站建设。如今,经过项目申报、资金拨付、现场勘测、设备采购,3座提灌站已于本月初动工实施。“提灌站建好后,我们就可以改种水稻和小麦了,真是多亏了赵书记。”村民们纷纷对赵杨的实干精神竖起了大拇指。
  “要想重拾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信心,光靠嘴皮子不行,要真正干出点实事来。”为此,赵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上墙、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与村两委班子交心谈心等切实转变村干部工作作风,对党风廉政建设、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等方面有了更严要求。
  打造荷塘月色、兴建农家乐、建设油菜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小农水和节水型工程建设,进行基础设施改造;重视低保工作、关心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培训农业技术,发展致富带头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桩桩惠民实事,拉近了村两委与群众的距离,村民生活和精神面貌得到很大改善,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也更足了。
  “有了‘第一书记’,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很多,村两委班子也更团结了,村里产业发展的思路也更清晰了。”村主任张伟说,从这个充满朝气的小伙子身上,他看到了真诚和热情。他相信村里来了赵杨这位“贴心书记”后,三泉村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图为赵杨(左一)在为农户的耕地土壤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