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道路上的勘探者
作者:王勇/文 陈雄/图
来源:
日期:2015-09-18
——记昊华清平磷矿地质工程技术标兵邹德林
●深入一线 勘探地质资料 矿山地质工作需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胆怯,不后退的精神,邹德林自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着自己的专业工作,长期奋斗在深山里,扎根在清平磷矿,从业20年来,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工作,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矿山事业。 邹德林长期深入采掘一线,收集资料,现场制图与分析,掌握井下地质情况,查明影响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汇编原始地质编录和坑道素描,及时汇报各种相关地质情况,保证生产正常持续,收集勘探和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资料,及时了解地质情况,面向生产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他每周至少4次井下作业,井下除了地测专业必须的编录和现场分析外,还兼顾着全员皆安全员的角色。邹德林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践做到技术指导不漏掉一个有价值的矿体,在低品位地带找寻可采储量。例如,在1050工区,14、18矿块在原地勘资料和中段穿脉显示为低品位薄化带,他通过多次切剖面分析,查阅以往地质资料,多次往返探矿工程施工现场获取地质资料,共获得了约8万吨的地质可采储量。通过现场实地了解和理论分析,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总共增加的储量总经济价值约5000万元,为公司延长了服务年限。 ●攻坚克难 树立安全屏障 在长期的技术工作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技术难题。面对着困难,邹德林从不轻言放弃。对于重大的技术难题,他会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开技术研讨会,听取众人的意见,他也会积极参加其他的技术难题研讨,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2014年里,他积极参与处室组织的精干技术力量解决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和重大的安全问题3次,1445通风井2次,主要解决井口危岩体的处理和井内遇到断层的处理问题,950工区25矿块因断层错断后分析矿体形态的问题。根据地质理论和查找资料及图纸和现场分析判断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解决了上述问题。矿山的技术工作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邹德林依然没有放下书本,努力地接收新的技术知识。2014年,他参与了矿山地质灾害调查,特别是矿山的地压监测,这对于邹德林来说,是一项新的技术工作,为了将矿山地压工作深入到工区现场,邹德林翻阅了大量的书本,积极与其他技术人员讨论、学习,在强大的求知欲望下,他做到了自学自用,做到了井下地灾跟踪监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防止了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为公司的生产树立了一道安全屏障。 ●传授技术 壮大技术人才 2014年,技术中心新进了一批年轻的技术人员,他们都是高校的毕业生,他们对于矿山的实践却很生疏。邹德林作为一名技术上的长者和导师,他无偿地向新来的技术人员传授自己的经验。他常说,我的理论知识也许没有你们丰富,在这方面我要向你们学习,而你们的实践经验没有我丰富,你们也须向我学习,我们互相学习,亦师亦友。 他对新来的技术人员相当地爱护,比如在井下,粉尘比较大的工作面,还未完全施工完成的高眼,他都冲在前面,只是为了让这些新人少一点有害物的侵害。在他和其他技术前辈的指导下,新来的技术人员成长得很快,慢慢可以独当一面,为将来矿山生产壮大了技术人才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