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爱相“髓”
作者:刘菲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09-14    

  ——我市紫岩社区书记邱龙军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9月10日上午9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里,邱龙军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旁边,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机器正在不停运转,滴滴鲜血汇成的涓流随着机器运转缓缓流动,外周血的每一次循环,就有大约10毫克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被成功采集。

  “今天的目标是外周血进行32次循环,从中分离出大约200毫克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身体的稍微动弹,就会影响到造干的采集,甚至中断采集过程。想到远在深圳的25岁白血病患者正躺在隔离舱中焦急等待着“救命血”挽救如花生命,3小时40分平卧,身体僵直、四肢麻木、腰酸背痛,邱龙军都面带着微笑咬牙挺了下来。“一定要一次采集成功,好及时挽救她的生命。”

  “身为党员干部,就应积极做表率。”

  邱龙军是我市剑南镇紫岩社区书记,2011年9月,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活动走进社区。作为基层干部,邱龙军不仅积极倡议社区群众加入到造干捐献志愿者行列中,更是以身作则,第一个填写报名表格、采集血液样品。

  “虽说配型成功的机率微乎其微,但是也一直期盼着能与患者配型成功。”邱龙军说,能够用自己的血液去挽救其他生命,那是无尚的荣誉。

  2014年12月,他接到中华骨髓库通知,他的血液样本与深圳一名25岁女性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邱龙军毫不犹豫地接受捐献邀请,并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今年6月,邱龙军终于等到了精配成功、体检合格,准备捐献的通知,9月6日赶赴成都,准备捐献事宜,并于9月10日完成采集。

  “妻子一直陪伴在身旁精心照顾,我的捐献路程有爱相随。”

  “医生说这样可以加强血液流速。”平躺在病床上,就算四肢麻木,邱龙军也努力地运动着手部,他认为,这样可以尽量多采集一些造血干细胞悬液,为患者的生命增添一份保障。

  采集的过程漫长难耐,邱龙军浑身布满细细密密的汗水,妻子石忠琼一直陪伴在病床前,小心翼翼为丈夫擦拭汗水,并不时为他按摩麻木的四肢。“朋友发来消息,让我一定要照顾好你!”……不时有亲戚朋友打来电话送来关心和祝福,石忠琼总是一一与丈夫分享。

  9月6日,陪伴丈夫赴蓉时,石忠琼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自己的心情。“这一天来得太晚了,让远在深圳的陌生朋友等得太久;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让我们感觉自己中了千万大奖。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作为一个经历过‘5·12’大地震的绵竹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丈夫做采集前准备的时间里,石忠琼默默以行动表达着对丈夫的支持。注射完动员剂,丈夫浑身乏力、脊柱和关节酸痛,石忠琼主动当起了“按摩师”和“营养师”。“他晚上有踢被子的习惯,害怕感冒影响采集,我就一直守着他,及时帮他盖上被子。”从6号到10号,4个夜晚,石忠琼都没睡上一个好觉。

  从6号到10号,每一天,石忠琼都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他们的捐献点滴,她说,这是她和丈夫最珍贵的回忆,必须要让这一个个快乐的瞬间永远留存。

  “远方的女孩,你要坚强,你一定会很快好起来!”

  病床上的邱龙军与妻子向医生咨询最多的便是“女孩的主治医生到了吗?我的造血干细胞什么时候能送到深圳?”

  12点40分,在妻子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邱龙军历经3小时40分,32次外周血循环,199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被成功采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医生一起将储存好的造血干细胞悬液郑重地移交给了匆匆赶来的患者主治医生。当天下午,医生就将护送这199毫升“救命血”搭乘飞机赶回深圳,并将它输送进患者的身体,挽救那如花的生命。

  步履匆匆,医生也不忘向这对善良的夫妻送上热情的拥抱,“谢谢你们,让患者的生命有了继续下去的希望!”

  临别,邱龙军嘱托医生向患者带去祝福,“请帮我们告诉她,一定要坚强乐观,我们知道,她很快就会好起来!”

  ■记者手记:造干采集这一路,爱相“髓”,爱相随!邱龙军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无私、奉献、大爱让人称赞,妻子的精心呵护、大力支持让人感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体贴入微的照顾也让人触动颇深。临离开病房,邱龙军夫妻拜托记者为他们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留下合影,他们说:“这一路感谢他们体贴备至的照顾,他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