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机械化是我的梦想
作者:王冰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09-07    

  ——记新市镇蒲泉村李兴建和他的久洋农机合作社


  初秋的田野稻浪滚滚,阳光照在一串串饱满的稻穗上泛起金黄的光芒。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收季节,李兴建和他的农机手们驾驶着一台台收割机奔向广袤的田野。一排排稻子割进去,一袋袋稻谷搬出来。看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忙碌,村民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风餐露宿艰苦创业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改变农村传统耕作模式,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家住新市镇蒲泉村,今年41岁的李兴建告诉记者,他学的是水电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水电项目经理。但心中却割舍不下从小对机械的喜欢。2000年,他终于下决心改行,购买了收割机开始搞农机收割。

  每年春天,他驾驶着收割机跟着同伴一起奔向全国各地: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福建、广东……每年4到11月,他们跟着季节跑,收了小麦收水稻,收了早稻收晚稻,足迹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绕着整个中国转了大半圈。在外的日子异常辛苦,风餐露宿不说,还经常会遇到欺行霸市的人,忍气吞声是他们唯一能做的。说起在外奔波的日子,李兴建苦笑着说,现在就算有人往他脸上吐口水,他也能做到笑着擦掉。

  付出总有回报。每每攒下一笔钱,李兴建就新买回一台农机,到2009年时,他个人已拥有收割机、拖拉机、运输机等各型农机5台,还请了几个师傅帮忙,年收入达到百万以上。

  ◆做大做强成立合作社

  拥有几台农机后,李兴建萌生了成立农机合作社,带着周围乡亲一起干的想法。2010年1月,由李兴建担任社长,有36名社员参与的绵竹市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新市镇正式成立。

  合作社成立后,李兴建的目标更加明确,那就是不断发展农机队伍,全面实现机收机种的农业机械化,彻底改变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模式,将广大农民从土地上繁重的劳动里解脱出来。

  随着各种农业机具的不断增多,合作社的经营项目也从当初单纯的收割水稻小麦、栽插秧苗,扩展到农机具维修、对农户的农田进行半托管。每年春节一过,或是他们主动上门,或者是农户们自行前来与合作社签约,然后合作社根据托管面积进行集中育秧、栽种,农民只需负责平常打药施肥等田间管理,到了秋天,合作社自会派人前来收割水稻,实现水稻栽种收割一条龙服务。

  ◆竭尽所能推进农业机械化

  李兴建说,绵竹农业机械化收割开始于1995年左右,后来渐渐扩大规模,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而机械插秧大约只有10%左右,还处于起步阶段。每年,他们合作社在绵竹集中育秧面积约2000亩左右,辐射范围在十公里左右。除了在绵竹搞,近两年他们还在罗江、中江等丘陵地带搞机收试点,当地群众反映较好。随着合作社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机专合社发展。绵阳、中江等地农机合作社的创建人都曾是他们合作社的学员。而彭县、三台等周边地区的人也纷纷前来向他们学习。

  除了机收机种,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合作社的员工没活干也没了收入,为此,合作社又建起了秧盘厂。冬春农闲时,大家就投入到秧盘生产中。现在,我省机插秧盘都由久洋合作社供应。一条龙的农机生产服务,让农民尝到了机械化生产的甜头。

  李兴建说,包产到户几十年后的今天,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大面积农庄式的农业生产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做出一番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