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福:我亲手打死了日本侵略者
作者:刘菲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08-28    

  老兵档案:杨开福,绵竹人,出生于1923年6月。1943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密支那与日军作战。1944年在战场上受伤,转入印度14野战医院经美国医生救治。1946年3月回到绵竹,在县参议会打杂。1949年后,靠打零工和做小买卖为生。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市社会福利院颐养天年。



  经过层层选拔 报名参加远征军

  93岁的杨开福是地地道道的绵竹人。上世纪初开始,他家就生活在当时县城西门外一个叫作水井巷的地方,一家人靠做小生意为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1943年,组建中的中国远征军来到绵竹征兵。除了宣传抗战外,前来征兵的人还允诺,几年后他们退伍回家会发给一笔安家费。在当时20岁、曾到重庆和成都“开过眼界”的杨开福看来,报名参军既报效了国家,又替家里作了想。于是,在征得家人同意后,他在县里报了名。

  经过层层选拔,杨开福最终如愿以偿,随大部队从昆明坐飞机到达印度兰姆迦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

  密支那战场负伤 亲自打死日军

  训练完后,杨开福被编入新一军30师88团一营一连,通过坐汽车和步行进入缅甸密支那与日军作战。

  “坐汽车到的密支那,到了就打,根本没时间休息,鬼子都逼近了。”杨开福记得,当时日军就在对面,连对方说话的声音都听得见。他们拿着美式30口径1917式步枪就直接上了战场,与日本鬼子正面作战。战争最厉害的时候,鬼子离他们不过几十米远。

  在一次战役中,日军投来了密密麻麻的炸弹,弹片落在了杨开福右边,他眼睁睁看着好几个战友被炸死在自己眼前。为了报仇,他竭尽全力朝日军开火,打死了一个鬼子,自己左手腕也因此严重受伤。

  “当时想的只要打死一个鬼子都划算,给战友们报仇了。”在杨开福看来,战场上无论多危险都要向前冲,决不能后退。战斗结束后,杨开福被转送到了印度14野战医院,一位美国军医从他小腿上取下一截腿骨,为他接上了手腕。后来他又被送到后方医院,继续住院治疗、1年多时间才康复。

  记忆渐退 但抗战经历仍清晰

  1945年8月,伤势已经好得差不多的杨开福,从翻译官口中知道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他所在的部队也从缅甸撤回了中国云南驻防。这时,已离家两年多的杨开福想回家看看,于是向长官请假回家探亲。1946年3月,杨开福回到了老家绵竹,在县参议会里谋到了一份差事,此后也就没再返回部队。

  多次辗转,老人丢失了当年参军的所有物件。但他心里,对那段抗战经历始终难忘,今年,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志愿者为他送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勋章和一顶军帽,这让他激动不已,时常拿出来戴戴。

  虽已年过九旬,杨开福却是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直到现在,还每天乘公交或走路,到绵竹城里的公园散步锻炼。杨开福很乐观,即使有人看到他手上、腿上那两条20多厘米长的伤疤面露惊愕时,他也是淡淡一笑,“能使劲,提一壶开水是没问题的”。已经93岁高龄的杨开福如今记忆逐渐衰退,但对于当年参军一事,他还能记住不少。他说,在医院治疗的那一年多里,美国护士细心地照顾着他,他还学会了几句简单的英语。“谢谢是thank you,老婆是wife,刀是kinfe。”杨开福说,虽然不会写,但每天听得多了就会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