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剑胆载誉归
作者:王冰      来源:     日期:2015-08-20    

  ——记2015“实现梦想”全国才艺展演评委尚彦沙和他的学生们


  8月上旬,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北京市音乐家协会等5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15“实现梦想”全国才艺展演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个参演者进行声乐、器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的展演,展演节目多达一千多个。其中,我市的林仲文、文宇、罗莹然、李睿恒4个参赛者在千余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分别取得2金2铜的好成绩。而他们的老师,德阳古筝协会会长,绵竹资深音乐人尚彦沙则在这次国家级赛事中担任古筝新筝专业评委,受到组委会及全国参赛者的一致好评。日前,尚彦沙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从北京载誉归来,记者就他们在这次国家级赛事中的一些经历及感受进行了采访。

  文化是一种信仰

  作为一个绵竹人,能够在这次国家级大赛中担任评委,尚彦沙认为这主要缘于他多年来在国家级音乐杂志上发表的一些关于音乐文化的一些论述和他即将出版的《印象民乐文化》书籍。据了解,这些年来,尚彦沙屡屡在一些音乐杂志和报刊上发表音乐和乐器类的文章,近年来他更是全心致力于《印象民乐文化》一书的撰写,几经易稿今年终于付梓即将出版。此书的付印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许多全国资深音乐人认为,他的这本书即将填补我国音乐文化界的一个空白。这次,他受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北京市音乐家协会等主办单位之邀,出任大赛古筝新筝比赛专业评委。

  尚彦沙告诉记者,2015“实现梦想”全国才艺展演大赛一千余位参赛者,最大的已年过七旬,最小的只有4岁,既有多次随同国家领导出国访问演出的专业表演艺术家,又有学艺时间不长的佼佼者,既有单独表演,又有六七十人极具气势的集体表演,可以说,这次展演代表了筝界高端水平。在这样的比赛中担任评委他觉得责任和压力很大,比赛中他全力以赴认真评判,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微之处,力争做到最好。几天的评委工作下来,他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但终归不负组委会所托,赢得各方称赞。尚彦沙说,文化是一种信仰,对音乐的热爱值得他倾尽一生的心血。

  古筝是终生的朋友

  谈到这次参赛的几位绵竹学生,尚彦沙很是自豪。这次绵竹去的四个选手都是他的学生,他们不负众望取得两金两铜的好成绩。学生们并没有在他任评委的小组,他们比赛时他就在旁边认真观看,他能感觉到学生们赛场上的紧张,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发挥。像12岁的李睿恒上次在全国古筝比赛中都拿的银奖,而这次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只拿了铜奖。尚彦沙说,虽然有失误,但总体成绩还是不错,这也表明绵竹学生古筝水平在全国都处于较高的水准。

  19岁的林仲文是这次大赛中的金奖获得者。今年刚刚毕业于绵竹中学,即将踏进大学校园的他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多憧憬和规划,其中,古筝将是陪伴他终生的朋友。林仲文从8岁就开始练习古筝,他曾在学校广播站里弹古筝,也曾在绵竹梨花节上演奏过古筝。高兴了、烦恼了,他总是习惯以筝来寄托自己的喜乐愁思,古筝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1年,还在读初中的林仲文去北京参加过一次全国古筝比赛,当时拿了银奖。这次,他以一曲《伊犁河畔》获得了金奖。林仲文说,奖杯只是对自己习练古筝十余年的一种鼓励,未来的路还很长,美妙的筝乐会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林仲文认为尚彦沙老师是一位博学多才又命途多舛的人,可他却像贝多芬一样,在生活中不屈不挠,一次次战胜困难。林仲文从他身上不仅学会了弹古筝,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和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他觉得能有这样一位老师是一种幸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