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53年的拥抱 跨越半个世纪的友情
作者:何菲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07-28    

 

一个热情的拥抱,一句“好久不见”,53年未见的老战友用这样简单却直接的方式传递了对彼此的思念。7月23日,本刊以《绵竹老兵千里寻战友》为题,报道了绵竹籍老兵刘大明寻找战友周关金一事。7月24日,在本刊记者和德阳市旌阳区米市坝社区工作人员的牵线搭桥下,两位老兵在阔别53年后,终于再度重逢。
  【波折】几经波折,失联战友传音讯
  据最初的信息显示,刘大明所寻找的战友周关金为绵竹人,但记者核实后发现,不仅无法找到该名老兵的相关信息,我市境内更没有一个叫“周关金”的人。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记者得知,目前仅旌阳区有一位名叫“周官敬”的老人符合相关条件,这个周官敬,会不会是刘大爷寻找的战友周关金呢?
  7月23日,记者联系上了旌阳区街道办米市坝社区的工作人员黄琴。在说明相关情况后,记者将周关金老人的照片发给了黄琴,黄琴二话不说立即帮忙,终于在当天下午找到了周官敬老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嘛,你们在哪儿找的这张照片啊?”一看到黄琴手机中记者发去的照片,周官敬老人一下就认了出来,并表示自己当年确实在厦门某部队服役。“他性格很活泼,当时也调皮,那时候可没让人少操心啊!”对于战友刘大明,周官敬记忆犹新,得知刘大明一直苦苦寻找自己的下落,他也很是意外:“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他还记着我呢!”
  【憧憬】多番寻找,老人担心又成空
  7月24日,是约定好跟战友周官敬见面的日子,一大早,刘大明就和女儿赶来与记者会合。
  刘大爷告诉记者,为了当天能够顺利见到老战友,他头天晚上加班干活,直到凌晨5点才回家休息,可一点都不觉得困和累。“我衣服裤子都没有换,也没能给他带个礼物,会不会有点失礼了?”一路上,刘大爷还不停地和记者回忆着与战友朝夕相处的时光,憧憬着与老战友会面的场景,言语中充满了对见面的期待。
  “我前后找了很多次,就怕这次也是找错人了。”随着汽车驶入德阳境内,距离相见的地点越来越近,刘大明也渐渐紧张起来。原来,刘大明此前也曾多次前往中江、广汉等地寻找,可均被对方告知自己并没有当过兵,虽然这次对方的情况与自己的战友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名字不同,刘大明担心会再次失望而归。
  【见面】握着彼此的手,一直就没松过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上午10点半,当我们抵达周官敬所在的单元楼下时,几分钟的等待似乎变得漫长起来,刘大爷也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几分钟后,身穿蓝色衬衣的周官敬走出了楼道。“大明,好久不见了!”“老战友,我找你找得好苦啊!”一见面,两位老人便一眼认出了对方,随即紧紧拥抱在一起。从楼下花园走到楼上客厅,聊天的话题也从当年战役的惨烈到现在家庭生活状况,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双方都不愿放开对方的手。
  “那时候正是紧急战备的时候,我们俩守在厦门,情况很危险。”拿出那张50多年前的照片,上面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都已成为了头发花白的老人,这个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拥抱,再次勾起了两位老人对那段峥嵘岁月中的青春记忆。
  记者了解到,1962年两位老人分开后,刘大明跟随部队到了新疆,而周官敬则换防前往甘肃。1970年,考虑到父母年迈,周官敬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德阳。如今,71岁的周官敬也已退休在家,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至于为何会将原名“周关金”改成“周官敬”,周大爷告诉记者,1964年他被部队推荐前往西安读书时,班上一位同学与其同名同姓,为了避免麻烦,周大爷便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周官敬”。
  看到昔日老战友一切安好,两人都非常激动,而在交谈中,俩人也一再对促成此次会面的记者表示感谢。“我们两个都是70多岁的老人了,能在53年后再见,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感谢《今日绵竹》,感谢记者,帮助我们圆了多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