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抚对象的贴心人
作者:何菲
来源:
日期:2015-06-25
——记市民政局优抚安置科科长苍松 像这样的突发情况,对苍松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从2000年来到市民政局优抚安置科,15年里,他有被优抚对象认可的喜悦,也有被退伍军人不理解的烦恼和失落。但不管工作有多难,苍松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把优抚对象当亲人,把退伍军人当兄弟,“有难题找苍哥”更是成了优抚对象的口头禅。 贴心对待优抚对象 “优抚对象主要是军队转业退役人员,他们都是曾为国家作出过贡献的人,能帮他们做点事我很荣幸。”为了方便优抚对象,苍松把办公桌放到了正对办公室门的位置,每天热情接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认真仔细地作出政策解释,对确有困难又符合政策的,当面答复、及时处理,使优抚对象期望而来、满意而归。 富新镇杜茅村76岁的退伍军人刘贵德因身患重病需长期服药,可由于家庭贫困,刘大爷的医药费成了难题。“有钱了就买点药,没钱了就只能扛着。”眼见刘大爷的身体越来越差,家里人却是一筹莫展。 2013年3月,苍松得知刘贵德的情况后,及时向局领导汇报,并积极多方争取,从当年起每年为刘大爷解决医药费5000余元。今年5月,刘贵德离开了人世。提起苍松,刘贵德的家人充满了感激,他们说,多亏了苍松的帮忙,老父亲最后的日子才没遭罪,走得也很安详。 直面问题当好“调解人” 在同事眼里,优抚科是最热闹的科室,也是“受气”的科室,工作没做好,很容易引起优抚对象的误解。对此,苍松总结出了自己的工作心得:凡是属政策范围内的合理诉求,始终做到该受理的不推诿、能办到的不拖延、承诺了的不畏难,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难题。 2011年11月,我市的转业士官安置政策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无合适工作岗位实行自谋职业有偿安置,改为军龄12年以上的转业士官由政府安置工作。政策的变化引起了涉军群体意见纷纷,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不断有退役军人上访,要求按新政策重新进行安置。对于苍松来说当时工作压力巨大,被人指着鼻子骂是常事。 面对重重困难,苍松迎难而上。他一边努力解释好涉及退役军人的政策,一边摸索出一套维稳的方法:一是全面落实国家政策,不欠政策账;二是与重点对象交心谈心,和他们交朋友,不欠友情账;三是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不欠感情账。苍松双管齐下,一边积极联系相关镇乡,为家庭贫困的退役军人解决低保等,另一边多次利用私人关系,向公安、城管等部门推荐退役军人就业。 “做优抚靠的就是一个‘情’字,要常怀细心、爱心、耐心、诚心。”苍松说,民政局就是优抚对象的娘家人,只有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