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为“老黄牛”——记绵远镇经发办主任吉庆堂
作者:张娟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06-02
自1992年在绵远镇人民政府参加工作至今,吉庆堂始终以党章为标尺,忘我工作,由他主要负责的国土、村镇建设、规划、林业管理等工作牵扯面广,涉及问题多,他都千方百计去解决每一个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信赖。 责任扛肩,甘当农房重建“服务员”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摧毁了绵远镇群众的家园。面对灾后重建的巨大压力,身为镇重建办主任的吉庆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群众早日入住新房,他一边向群众讲解灾后重建政策,一边进村入户收集重建资料。100多个日日夜夜,他跑遍了全镇每个村每个组的每一户农户家里,完成了4790余户农户的用地审批程序,使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有力推进。 重建过程中,农房质量一直是吉庆堂牵挂的问题之一。为了让农户住上牢固、舒适的新房,他严格把关每道重建“防线”,做好质量监管。有一次,广西村5组10余户农户因农房质量问题与施工方发生矛盾,事态一度恶化。吉庆堂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多次从中进行调解,要求施工方立即进行整改,并赔偿农户一定的经济损失,及时维护了农户利益,缓解了社会矛盾。 铁拳“治砂”,做好沿河一带“守护神” 沿岸污染、水土流失、河床改道……近年来,面对非法开采砂石资源这颗日益增长的“毒瘤”,绵远镇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以铁拳“治砂”坚决打击违规违法砂石企业。作为这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吉庆堂彻夜在绵远河道沿线巡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线索、掌握情况,对砂石存量、日加工量、销售等情况加以监管。 震后,绵远镇共有砂石企业34家,长期开采造成境内河道下陷,河堤受损,也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因砂石整治触及多方核心利益,夹杂多种矛盾,有些涉砂场业主抱着侥幸心理顶风作业,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了规范采砂秩序,吉庆堂一边加强巡查,一边宣传政策,在困难面前,他没有气馁,每当发现问题总是立即纠正并上报市级相关部门,全力配合调查处理,成为沿河一带的“守护神”。 心系群众,千方百计谋富路 走进三泉村的周家山,紫薇、桂花、香樟等林木让人目不暇接,生机勃勃的气息扑面而来。面对如此崭新的面貌,村民们说,“有了镇村干部的引领,村民们增收有了新盼头。” 三泉村处于丘陵地带,村民们过去一直靠种田为生。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吉庆堂积极向上争取林业工程项目并参加项目的外业调查和设计工作,通过退耕还林促使180余亩的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项目落户周家山,有效改善了原疫区的生态环境,也增加了群众收入。目前,周家山已流转土地600余亩,漫山遍野的林木筑起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达30%。 通过退耕还林落户的还有枫树村的150亩无花果种植基地。目前,1万多株无花果树已经挂果,预计可实现产值45万元,带动140余户农户每户增收3000元。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吉庆堂就是这样一位扎根在基层、默默奉献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