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武:播下一片新绿 收获一份希望
作者:刘菲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05-27
“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让山青水碧的川西明珠绽放绿色华彩。”作为绵竹林业人,这是刘志武20余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1988年从四川林校毕业,他便进入了绵竹市国营林场,从事生产技术和林政资源管理工作。1998年担任林场场长以来,他带领国营林场职工大胆改革,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一片片新绿,一汪汪碧水,在大山之巅向绵竹人民交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破难题 促改革 成为全国典型 1998年,刘志武刚刚担任林场场长,便迎来了一次巨大的改革浪潮。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旨在通过天然林禁伐和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有计划分流安置林区职工等措施,解决我国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天保工程”让国营林场职工从“砍树人”变为“种树人”、“护林人”,意味着林场每年100多万的木材收入没有了,不少职工一时无法接受角色的转变和收入的锐减。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刘志武迎难而上,对上对外争取政策,争取资金。在林场内部推行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通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使最为辛苦的一线员工、思想积极的优秀员工、兢兢业业的敬业员工在改革中尝到了甜头。2004年,绵竹国营林场被定为全省公益型林场改革试点单位。借此契机,刘志武通过宣传引导,与职工面对面谈心,向职工描绘林场变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将职工的心聚在了一起,以稳健的步伐在改革进程中迈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2008年,林场完成体制改革,实现完美转身,真正成为了公益型林场,而刘志武在改革中摸索出的人事、劳动、分配改革“三部曲”和作为公益型林场改革的经验也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国有林场学习的典范。 ◆引良种 攻难关 打造“鸽子花”长廊 刘志武从参加工作开始,就深深地爱上了林场的山山水水,他暗暗立志要用青春妆绿大山的每个角落,用汗水描绘出青山绿水的美丽画卷。 他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良树种、林分改造,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及林分的质量和效益,并很好的保护了珙桐、银杏、水杉、大熊猫、小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截至目前,林场管辖区内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2%以上。 森林资源的培育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刘志武先后组织了第一期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八五”科技推广项目——杉木无性繁育、“八五”攻关课题——光皮桦胶合板纸浆材种源试验、珙桐人工繁殖、山地杨引种育苗等林业科技实验,在林业科学试验和技术推广方面取得卓越成绩,同时也为林场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从2002年开始,他组织林场科研人员开展珙桐人工繁殖,亲自参加采种、育苗、栽植,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育,人工繁育珙桐业已成林,平均高度达5米,为森林旅游打造了一条“鸽子花”长廊新景点,2004年云湖森林公园正式升级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通过他与职工的努力,28年来林场未发生一起火灾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