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台演绎大精彩
作者:何菲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05-18
——记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卿小兵劳模工作室
右为卿小兵 为更好地支持卿小兵开展技术创新,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5月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短短两年时间里,这个由14名普通机修工人组建的“草根”工作室,不仅被德阳市总工会评为创新工作室,还用“劳模精神”点亮了一片天空,打造为公司传承劳模精神和提升员工素质的新载体,成为了助推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推动技术革新的“加速器” 工作室成立之初,成员们就达成了一个共识:新时代下劳模不应该只是“出力流汗,只知苦干的老黄牛”,要走创新之路,求全面发展。 2011年底,白酒销售进入寒冬期,白酒的储存成了整个集团公司的难题。是否由公司自行制作容量为500吨的大型储酒罐?这个问题让员工们一时议论纷纷,有的赞成公司自行制作,有的则倾向于将该项目外包给相关厂家。而卿小兵在经过与工作室成员的一番商议后,向公司立下了军令状:这样的储酒罐,工作室能做。 然而当时白酒企业几乎从未自行制作过这类大型储酒罐,就拿卿小兵工作室来说,他们此前仅能独立制作容量为100吨的储酒罐,500吨的储酒罐几乎见都没见过,怎么制作?储存会遇到啥难题?酒质又该如何保证?这些都是摆在卿小兵及工作室成员面前的难题。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就不信啃不下这块硬骨头。”从商议、会审到图纸制作,工作室成员们耗时一年时间,终于拿出了500吨储酒罐的制作方案。2014年4月1日,卿小兵劳模工作室的500吨储酒罐项目制作正式动工,全体人员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人停机器不停,加班加点赶工,仅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工作室就制作完成了整整40个500吨的大型储酒罐,可同时储存白酒2万吨。 保障安全生产的勤务兵 今年5月4日下午3点,在剑南春集团公司包装车间内,卿小兵劳模工作室成员赵正斌、龚文正在对包装灌装生产线进行年度检修。利用扳手等工具,赵正斌等人将洗瓶机二次回水泵的各个零部件拆分后,又一一带回车间进行检修、保养。据了解,每年的4月至9月为工作室的年度检修时间,14名成员要利用白酒销售淡季,完成对集团公司内21条生产线的检修工作,以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车间生产线故障、电线短路、水管爆裂、天然气管道维修……在集团公司里,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工作室成员的身影,加班加点对他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今年5月4日凌晨0时许,一场急雨导致剑3高压线发生短路跳闸,造成集团公司机电、制曲、五粮粉碎多个车间停电,生产被迫停止。工作室值班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半小时内即恢复了1区和2区的正常供电。早上7点半,成员们又开始顺着电路一段段排查原因、逐步检修,中午顾不得休息,匆匆扒拉两口饭菜继续顶着烈日奋战。在他们的努力下,下午2点半,厂区供电全面恢复正常。 “牺牲一切休息时间,保证一切生产正常进行。”这句简短朴实的话语,诠释着卿小兵劳模工作室成员对责任的理解和对岗位的忠诚。一个劳模带动一个团队,辐射到整个企业,在成就员工个人梦想的同时,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卿小兵劳模工作室正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照亮同事、照亮企业、照亮社会,让劳模技能和劳模精神更好地延续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