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元:扎根沃土奔富路
作者: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05-06    

 

  “当农民种田就要把田种好,可别把地撂荒了啊。”在农村,老一辈总是这样教育年轻人。

  “当农民就要学罗俊元那样子,种田搞出点名堂来。”在双坪村,老一辈是这样教育年轻人的。

  如今,在齐天镇双坪村,罗俊元已经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人物。罗俊元,出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又一直在农田上打拼,并且还做出了不菲的成绩。

  踏实、肯钻,熟悉他的人都这么认为。2004年,罗俊元在双林村承包土地100亩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和猪、牛等的养殖,直至2008年地震。拿当地村民的话来说,罗俊元是种植、养殖齐发展。让大家疑惑不解的是,什么力量让他在农村大干?罗俊元告诉大家,农村政策一天比一天好,各级都把“三农”工作提上重要日程,不发展农业,更待何时。

  2010年底经双坪村全体党员投票选举,罗俊元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从当选的那一刻起他就立下承诺:“一个人富不算富,带动全村群众致富才算富”。由于双坪村资源匮乏,集体经济较薄弱,老百姓增收致富更是难题。“既然承诺了要带大家共同致富,那我一定要尽全力实现。”为兑现自己的竞职承诺,罗俊元多方了解,带领村支部班子及周边村民成立了绵竹市双坪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双坪村及邻村成功流转土地860亩进行粮食和蔬菜产业发展。在他的带领下,水稻、小麦生产及蔬菜种植取得了显著效益,探索出一条粮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路子,成为了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合作社成立第一年,由于经验不足,加之市场不景气,发展不如人意,村支部个别班子成员也颇有顾虑。面对这种情况,罗俊元并不气馁,他多次到市级部门积极寻求支持,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学习,每年组织社员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并大力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采用“菜-稻-菜”水旱轮作方式发展蔬菜产业,实施“四个统一”(统一种子、统一技术、统一病防、统一销售服务)确保产量质量,积极主动与各蔬菜商家联系,多方努力使得合作社顺利扭亏转盈。为鼓励群众发展粮经复合模式,罗俊元又先后组织村干部及党员群众代表等前往彭州三界等地考察,并发动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干,邀请专家进行田间跟踪服务,熟练掌握蔬菜种植技术,到2014年底,合作社已有社员132户,集中成片种植榨菜、青菜等露地蔬菜1000余亩,产量5400吨以上。

  在罗俊元看来,种田不能种“懒庄稼”,要采用先进技术。2014年8月,罗俊元花8万元购进了一台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率先利用现代植保器械和新技术开展农作物植保工作,这也是我市首台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实行农机化耕种,不仅节约成本,还增产增收,他的规模化种植,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现象。

  蔬菜市场行情不景气咋办?罗俊元又积极延伸蔬菜下游产业,顺利引进四川回乡妹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蔬菜深加工项目,对榨菜、青菜等进行深加工,并建立盐渍厂,发展盐渍蔬菜,提升蔬菜产品附加值。同时,该合作社的蔬菜全部实行订单农业生产,让入社成员无后顾之忧,减少了市场风险,规模种植更是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400余人务工,一年支付劳务费120万元以上,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已在当地和附近县市有了一定名气,2012年罗俊元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