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清运工廖昌德的一天
作者:周韵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01-28
1月23日凌晨3点40分,58岁的廖昌德和往常一样按时起床。为了不打扰妻子休息,他没有开灯,轻轻地穿上衣服,洗漱,到厨房快速吃了一碗剩饭,骑上自行车就赶往环卫所。 4点20分,老廖在单位匆忙换上工作服后,就和同车的同事老赵直奔三星街,这里是他们的第一个清运点。车刚停稳,两人就跳下车,快步走向垃圾箱。老廖装,老赵推,两人配合默契,动作娴熟,两三分钟就清理完了三个垃圾箱。天空一片漆黑,刺骨的寒风穿过橙色马褂,他不禁停下来搓了搓手,又跺跺脚,身体稍微暖和后,又接着铲垃圾、装垃圾……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路灯将他们的身影拉得斜长。 凌晨5点的紫岩菜市场,果皮、菜叶、家禽内脏等垃圾已经堆成小山,虽然已是严冬,但老远就能闻到恶心的臭味。老廖一边铲着垃圾,一边和记者攀谈起来,“夏天的味道更大,我们的工作服、手套、口罩每天都要换洗,否则就没法用。”老廖说,面对如此劳累的工作,也不是没有厌倦过,但每次想到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能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干净整洁,也就觉得值了。 清理完菜市场的垃圾后,老廖用力地捶了捶腰,随后迅速跳上车,又马不停蹄地奔向其他清运点……城区的垃圾箱里瓜果皮水分多,箱子格外重,忙碌中,两人微微喘着粗气,额头也开始冒汗。“你们工作有时间限制吗?”“没有时间限制,但是我们每天早上清理的垃圾大概有8吨,如果不加紧时间,就得等到上班时间,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阻碍交通,所以我们必须得加快脚步……” 早上7点20分,天色已经微亮,街上的车辆也渐渐多了起来。大东街的垃圾箱比较多,有十来个,而且每一个都装得满满当当。附近人多,车多,老廖很是着急,只能更加迅速地倒垃圾、装垃圾。当清理完最后一站时,已经8点半了,一上午的工作终于结束。老廖缓缓脱下手套,他的手皱纹满布,又黑又粗糙,上面新增的两条红色口子显得格外突出。可能有点疼,老廖对着伤口吹了吹,随后又不好意思地将手放进了衣服口袋。这个老实巴交的清运工人,说起自己的这份工作时,没有丝毫抱怨,用得最多的词就是“习惯了”。 在和老廖的交谈中得知,他家住东北镇蔚泉村,2009年进入环卫所工作。刚到单位,便被分进了清运股,负责清运三星街到玉妃路一带的垃圾。第一天上班,迷糊的老廖还真有点起不来,但时间一长,也就渐渐习惯了。如今老廖不仅与同事相处融洽,就连队长李伟也对他赞不绝口,“老廖实在、热心肠。去年11月,同车的司机陈国东肠胃炎复发,正在铲垃圾的老廖急急忙忙把他送进了医院,挂号、拿药、陪着挂盐水,忙前忙后一个多小时,等到陈国东平安无事后,他又立即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当天的垃圾清运工作一直忙到10点半才结束,但老廖还未来得及吃一口早饭,又忙着去帮同事打扫剩下的清洁卫生。” “付出总有收获,幸苦也就没有白费。”老廖说,虽然每月到手的工资只有千把元,一年到头也没有假期,但每当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心里就觉得美滋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