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桂玉:特殊孩子的点滴成长是我一生的财富
作者:彭嘉乐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01-26
1994年,孟桂玉从清平小学调到特殊学校。25岁的她不知道从一名普通教师到特教老师的转变意味着什么,在特殊学校上的第一堂课,有着5年教学经验的她,站在讲台上竟然一个字也讲不出。 ●从零开始学习,努力当好一名特教老师 孟桂玉说20年过去了,她记忆最深刻的画面仍是第一次踏上讲台那一刻,讲台下一双双纯真无邪的眼睛望着她,孩子们嘴巴一张一合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孟桂玉的心仿佛被什么无形的重物狠狠敲击了一下,感觉有些疼。 94年时的特校学生几乎全是聋哑孩子,手语是老师与学生最基本的交流方式,而这个方式却成了孟桂玉的教学鸿沟。那天下课后,孟桂玉找到隔壁班的陈静红老师,希望其能教她一些简单的手语,方便她跟孩子交流。从那以后,孟桂玉一有空就跟其他老师讨教专业知识,或者躲在办公室里一遍一遍练习手语。几个月之后,孟桂玉终于能“听”懂这些特殊孩子的特殊语言了。 一年之后,孟桂玉开始正式给聋哑学生上语文课。将课文用手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始终有些单一,不够形象,班上的学生大多不能理解得那么透彻。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孟桂玉不厌其烦,常常一句简单的话语要反复讲上二三十遍,回家后常常累得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面对老公儿子常常没有耐心。对此,她一直觉得很愧疚。 ●用心打破隔阂,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 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孟桂玉吃了午饭散步到学校的停车棚,发现自己的自行车不知被谁擦得崭新,早上从菜市场买的两副猪肚也被洗得干干净净。究竟是谁做好事不留名,孟桂玉拿着猪肚来到教室“兴师问罪”,班上的学生魏兵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用手语告诉她:“孟老师,感谢你为我们做的一切,能为你做点事不算什么。”魏兵的这一举动让孟桂玉感觉很温暖。她思索着,这些特殊孩子应该拥有更好的生活。2000年,在孟桂玉和学校众多老师的帮助下,魏兵和很多同学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聋哑学生表达能力有限,一旦遇到事情便会情绪激动,大吵大闹。孟桂玉曾经教过一个大龄学生付春,进校时已经18岁,因为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关系,付春比一般的聋哑学生更加难以沟通,经常和年纪小的同学发生矛盾。有一次,付春又打架了,既不和老师说明原因又不反省自己的错误,一个人躲在一边生闷气。孟桂玉试着和他沟通,付春将头扭向一边根本不听,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后来孟桂玉已经记不清和付春进行了多少次谈话,付春开始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渐渐地敞开了心扉。孟桂玉说,每个孩子内心都是善良的,只是他们在感受不到爱的时候会在心里筑起一道围墙。在孟桂玉的关心下,付春逐渐变得懂事,每天带着比他小的同学打扫学校卫生,还自发地帮助老师打扫办公室。毕业后,付春在包装厂找到了工作,每逢假日还会到孟桂玉家里看望她,这一切都让孟桂玉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1994至今,孟桂玉在特殊学校走过了20个年头。她亲身经历了学校的4次搬迁,从简陋的校舍到如今现代化的校园,从聋哑学生到现在的智障学生,孟桂玉教学中尽管困难不断,但是她那颗教好每个特殊学生的决心却从未改变。孟桂玉微笑着说:“孩子的点滴成长是我一生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