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天气寒冷,细雨纷飞。这一天,西南镇的罗永光、李华琼老两口将积攒一年的1000元现金送到了市红十字会,希望通过红十字会将他们的爱心传递给身患重病,急需帮助的人。
坚持四年 只为帮助更多的人战胜病魔
今年71岁的罗永光和66岁的李华琼家住西南镇涌泉村,老俩口有三个孝顺的儿子,平日里热心助人,乐善好施,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好人。
2012年,李华琼通过媒体了解到我市一身患重病的市民急需救助,在与老伴商量后,他俩决定向那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送去爱心。于是两位老人带着平日积攒下的1000元钱来到了市人民医院。多番打听却未能找到媒体中提到的那位急需帮助的患者,倒是遇到不少家庭贫困的病人。“反正都是来帮助人的,就干脆把钱分给那些病床上的病人。”李华琼说,那是她与老伴第一次帮助别人,那些受助人的笑脸着实让他俩开心了好一阵子。可是后来仔细一琢磨,觉得这样的助人方式并不可取。
2013年,老俩口到市中医医院求医,无意中看见医院大厅的红十字捐款箱。回忆地震时那些佩戴红十字标志的志愿者们,罗永光和李华琼心底满是温暖。“通过他们才能让这些钱发挥更大的作用。”李华琼说,第二天她便和老伴默默将1000元现金投进了捐款箱。
一对未留姓名的老夫妻捐款1000元!这条消息在市中医医院不胫而走,医院的医生护士也开始关注起这对善良的老夫妻。2014年,当李华琼老人再次来到医院将爱心投入捐款箱时,医护人员纷纷为其喝彩,并当着她的面将爱心款转赠给了市红十字会。
2015年元旦刚过不久,夫妻俩再次将辛苦积攒了1年的积蓄送到了市红十字会,“请帮我们转赠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面对老人的细心叮嘱,工作人员很是感动。
往日受助 今日助人 省吃俭用将爱传递
“平时都是吃些泡菜、豆腐乳,生活非常节俭。”1月13日,记者刚进村子,就有不少村民主动围上来介绍情况。村民们说,老两口靠每月1150元的社保养老金过日子,平日里生活非常节俭,能每年坚持捐出1000元实在不容易。
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载满了花花草草,两间青砖瓦房里摆放着简单的家具家电,这就是罗永光和李华琼的家。此时的李华琼仍穿着去年捐款时穿的灰色大衣,“平时很少买衣服,有穿的就够了,省下的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李华琼介绍,她的母亲就是因为生病无钱救治而去世的。1971年,她又因病卧床,几次都需吸氧维系生命。当时三个儿子还小,家里全靠老伴一人支撑。幸运的是在亲戚邻居的帮助下,自己总算挺了过来。从那以后,她和老伴便一直想为大家做点什么,特别是每次看到病重又无钱医治的人,心里感触颇多,非常焦急。“那时候我们生活也很拮据,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些年,政策越来越好,她和老伴相继领取了养老金,三个儿子也都成家立业,还特别孝顺,逢年过节会给老人拿些钱,让他们买点好吃的好用的。手中有了积蓄,老两口终于可以实现帮助他人的心愿了。“我们任何一人先走,另一个人都会坚持捐下去。”说起捐款,老两口都表示,只要还活着,就会一直坚持捐下去,以帮助更多的人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