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王永顺在琴声中颐养天年
作者:叶庆 文/图
来源:
日期:2014-10-11
拉胡琴的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只见他端坐在板凳上,左脚放于节奏板上,左手手指拨弄琴弦,右手手腕有力地移动琴弓。老人微闭双眼,不时跟着音乐哼唱京剧,完全陶醉在音乐世界中。 坚持:风雨无阻苦学胡琴 拉琴的老人叫王永顺,谈及多年钟爱的胡琴,老人满眼笑意,坦言这份兴趣来源于对京剧的热爱。 文化大革命时期,外地京剧团到绵竹演出。作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胡琴,以其宽广的音域、柔和的琴声深深地吸引着年少的王永顺。“当时家里穷,没有钱买乐器,只能从收音机里听京剧。”为了维持全家的生计,成年后的他不得不放弃爱好,选择了当建筑工人养家糊口。每天在工地上,王永顺头顶烈日辛苦劳作,但无论再累只要哼几句京剧,他就觉得所有的苦恼都会忘却。 退休后,王永顺决定重拾儿时梦想,买一把胡琴自学。“在家里已练了6年,后来怕打扰邻居,才转移阵地来到三馆三中心练习。”天晴时,王永顺载着板凳、胡琴、中阮轻松而来。遇到下大雨时,即使披上雨衣,他也会坚持从下午2点练习到5点半回家,这样的习惯2年来从未改变过。 期盼:走遍全国以琴会友 自学之初,王永顺以为只要坚持练习就一定能拉得一手好琴。练了一年之后,他才发现因未掌握拉胡琴的技巧,自己的拉琴水平并没有进步。认识到这一点,王永顺决定走进书店,通过书籍、网络开始正确的学习之路。 “拉胡琴最讲究的还是基本功,这8年来我一直没停止练习。”王永顺常常为了一个音符而练习一下午,旁人对他的这种做法不理解,甚至投以嘲笑的目光。但王永顺却深知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拉出圆润、松弛、饱满的音符,达到玉珠落盘的境界。 枯燥,是学习胡琴中最需克服的困难。王永顺也曾因为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一个音符却达不到最佳效果,而多次产生放弃的念头。但对于王永顺来说,胡琴声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亲自演奏京剧更是他毕生的追求。“我的晚年生活因为有琴声相伴,过得非常充实快乐。我希望明年走出四川,寻找与我有同样志向的朋友。”王永顺的眼里充满着自信与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