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云:用双手剪出精彩人生的五保老人
作者:叶庆 文/图
来源:
日期:2014-10-09
今年68岁的何兴云是玉泉镇涌泉村5组人。每逢单日,他总会早早地骑上单车,从五保户居住点赶至玉泉场镇,将寄放在茶馆的理发工具一一搬出,擦拭板凳、烧好开水、拧干帕子……做好一切准备,恭迎顾客的光临。 一个、两个、三个……短短一上午时间,老人为8名过路村民修剪了精神的寸头。“何大爷理得好,5元钱一个人,费用也很便宜。”陈大哥透过镜子看着眼前精神的自己,不住地夸赞老人手艺好,价钱公道。 “每个月能挣300元左右。”何兴云说,生意好时一上午能理七八个,不好时也就一两个人。不过,平均下来,老人每月挣的钱也够他花销。 部队艰苦条件 “逼”老人练就好手艺 谈及如何与理发结缘,不善言谈的何兴云老人笑称是在部队“逼”出来的。1964年,风华正茂的他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铁路兵,并参加了成昆铁路的建设。 “修铁路的苦,常人是不能体会的。”据何兴云回忆,成昆铁路沿线气候条件很差,高山峡谷、水流湍急的河流,还会经常遇见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恶劣的自然环境对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长达4年与世隔绝的艰苦岁月里,何兴云尝试着拿起剪刀,不时整理自己蓬乱的头发,久而久之,他逐渐爱上了理发并经常为战友们理发。 1970年,何兴云退伍回到玉泉老家,为了生活,他四处找活干。有一天,骑着自行车四处找活的何兴云,在什邡街头看到了不少简易理发店,想到自己在部队积累的理发经验,他便添置了一套理发工具,开始了街头理发生意,这一做就是20多年。 重拾理发工具 为政府减轻负担 因为常年在外奔波,居无定所,何兴云个人问题因此而耽搁。虽是孤单一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始终割舍不下对家乡的感情,便回到了玉泉。 “在家里耍了一段时间,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在涌泉村五保户居住点,勤劳了一辈子的老人过不惯闲散的日子。2013年11月,老人重操旧业,从邻居处借来一辆三轮,将椅子、面盆、炉子拉往玉泉场镇寄放。每到逢场天,乡亲们便能在街头看到老人忙碌的身影。 “虽然我是五保户,但是我有手艺,现在我还能动,不能什么都靠政府。”不善言谈的何兴云老人希望凭借自己的手艺为生活增添一份乐趣,为他人带去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