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土门镇三合村村民张素英的创业故事
作者:彭嘉乐 文/图
来源:
日期:2014-10-09
农家女返乡创业打开幸福门
8月12日,记者在土门镇三合村张素英的制衣厂看到,一台台缝纫机正在飞速转动,十几名本地妇女正坐在机子前娴熟地忙着手上的工作,门口的纸箱里整齐堆放着加工好的女装,厂内一派繁忙的景象。张素英一边抽查产品的质量,一边与女工们闲话家常。 办厂初期遭冷眼 真诚敲开创业门 张素英的一身精湛裁缝技术都是在广东打工时学的,她能吃苦又肯钻研,在厂里很快就掌握了制衣全部工艺。 “在外打工那几年收入还是不错,但始终放不下家里的孩子。”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2007年张素英毅然回到土门镇,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制衣厂。 和很多创业者一样,张素英开厂初期遇到了很多问题。“没有任何经验,手上也没有订单。”说起7年前的窘迫,张素英至今历历在目。2007夏天,她骑着一辆摩托车到什邡一家大型制衣厂寻找订单,因为她的制衣厂刚刚兴办,对方对她们的技术不放心。“给我一件样衣,我现场马上给你加工一件。”张素英用真诚打动了制衣厂的负责人,对方给了她一批外贸加工订单,也正是这批货让她的制衣厂运转了起来。 “我还是要感谢我的胆量。”张素英坦言,虽然她的第一单生意没有赚到钱,但是那次机会为她打开了创业的大门。 地震震垮创业梦 好人相助再起航 正当张素英的制衣厂有点起色的时候,2008年的“5·12”大地震让她的创业梦瞬间成为泡影。 “房子垮了,缝纫机也被埋了,厂里还有一个工人遇难。”张素英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赔偿,还欠下了一屁股债,制衣厂也只好关门,心灰意冷的她准备再出去打工。 到绵竹招工的江苏某家制衣厂的负责人听说了张素英的遭遇,决定帮助她实现再创业的梦想。2008年7月19日,是张素英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好心企业援助的26台缝纫机加上从废墟中挖出来的5台机器,她的制衣厂又活了起来。 经过几年锤炼,张素英加工的衣服品质得到了认可,业务也越来越稳定,在这里打工的农家姐妹们工作起来也十分安心。“以前闲在家里没事,出去打工又太远了。”员工魏华美说,在家门口打工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孩子,她觉得很满意。残疾女工张亚兰对老板张素英充满了感激,腿脚不方便的她一直想找份工作,去年,张素英得知她会打衣服,便将她招到制衣厂。“现在我能自力更生了,感觉每天都很开心。”张亚兰踩着缝纫机说。 “下一步还想将制衣厂扩大,为更多姐妹提供就业机会。”谈到以后的发展张素英信心满满,她相信凭着诚信经营,制衣厂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