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梦想 实现精彩人生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6-27    


  高考结束后,估算分数、等待考分、填报志愿成为学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这意味着6月8日到7月1日,他们注定要度过一段纠结的日子。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我市身残志坚、追求自己艺术梦想、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三位高考考生,了解三位考生的求学经历,探访三位家庭背后的故事,以及对即将开启的人生新篇章美好的憧憬。

  王德森:追逐梦想需要坚持与付出


  对于我市孝德镇清道社区普通农家的“高四”艺体生王德森来说,今年的高考既是一场赌注,又是全家的希望。

  高三那年,学习成绩优秀的王德森希望通过走艺体考上梦寐以求的美术学院,将来能够从事与兴趣相关的工作。然而,当父母得知他的决定后十分焦急,“马上就是高三的冲刺时期,竟然还分心想读艺体”,“一辈子就靠种田为生,哪来那么多的钱供你读艺体。”

  在王德森的父亲王强看来,走艺体是有钱人家孩子的出路,但是为了不委屈孩子,王强夫妇与儿子的美术老师进行了沟通,得知儿子确实有天赋,加之平时在学习上从未让父母操过心,两夫妇决定“就算是借钱,也让他走艺体”。

  事实上,王德森并没有让父母失望。去年高考,艺体落榜的他却凭借二本的文化成绩被兰州理工大学录取,但是,他却不甘心。“用了父母那么多钱,自己最初的目标是上一所专业的美术学院。”王德森顶着亲戚朋友的压力,选择了“高四”生活。

  这一年,王德森在校期间将所有精力用于文化课的查漏补缺,在集训与画室的时间里一心一意刻苦练习画工,正是这样的争分夺秒和刻苦认真让他做到了文化、专业成绩两不误。在今年3月的联考中,他分别赴北京、江苏参加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国家美院和江南大学单招,均以较好的专业成绩通过考试。

  今年6月8日过后,王德森并没有在考完最后一科时松懈下来,他在高考答案出来的第一时间估算了自己的分数,并在家独自拿着招考参考书查看历年来各学校的分数线。

  “比自己估的分低。”面对22日公布的高考成绩,553分的成绩虽已上了重本线,但多少让王德森有些失望,“考进了学校的分数线但并不能保证被录取。到底该如何抉择?”这些天,王德森与家人都在纠结这个问题,王妈妈每天看着孩子反复估算学校的分数线,心里甚是着急,常常在凌晨3点左右醒来便无睡意。“艺体报考没有平行志愿,所以特别难选。”尽管王德森征求了老师和父母的意见,但对于到底要报哪所学校仍然举棋不定。

  “还想再抓紧时间考虑下。”艺考提前批志愿填报截止时间是6月26日,经过二次高考洗礼的王德森对于自己的未来非常谨慎,他希望自己的决定能对得起父母,也能实现从小扎根在心中的美丽梦想。

  甘显义:高考只是我人生第一站


  一出生就患上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孩甘显义,双腿畸形,行动十分不便,但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十二年来坚持上学,最终走进高考考场。

  19年前,甘显义出生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母亲和他一样患有先天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没法外出赚钱,靠着父亲在西南镇政府当门卫挣得的微薄收入,一家人生活得十分窘迫。甘显义从小就很懂事,学习努力成绩也很优异,小学毕业时他收到了绵竹实验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每年5000元的学费,对我们家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数目。”甘显义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十分成熟的一面,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毅然选择到雨润中学就读初中。父母为此感觉对他很亏欠,他笑着告诉他们,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初三那年,甘显义骑自行车去看望外婆的时候,摔断了左腿,因为本身患病的关系,光恢复就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能下床了,本来行动不便的甘显义又多了一个负担,他需要拄着拐杖才能正常行走,但这并没有浇熄他对知识的渴求,“初三的课程耽误了,复读一年给自己充充电。”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甘显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绵竹中学。

  生活的逆境,坚强的意志,让甘显义养成了乐观的性格。在学校,同学们都喜欢和他一起说笑玩耍,“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甘显义的好朋友郑航说,刚进校时,班主任考虑其行动不便,便让他每天中午帮忙打饭。甘显义说话幽默风趣,心态也十分积极,他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郑航说,甘显义做事情很认真很坚持,在学习上刻苦钻研,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班上很多同学都自愧不如。

  高考结束后,甘显义心态很平和,他说只要认真对待过就没有什么遗憾。22号查分数那晚,老天却给这个本来就不幸的男孩当头一棒,“平时都能上二本线的,这次差一分才上三本。”他说话的声音很小,眼神中透露着迷茫,“父母和亲戚都觉得我发挥失常,让我再复读一年。”

  “读一所一专院校也是不错的选择”。面对父母的建议,甘显义似乎有自己的抉择,他计划着能早点念完大学早点就业,尽快用并不宽厚的肩膀扛起这个家。他告诉我们,精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高考只是旅途中的第一站。

  何聪:困境中爱心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高考结束,让就读于南轩中学的考生何聪稍微松了一口气,接下来,便是等待成绩。没有过多的紧张心情,也没有去对答案,何聪对自己的成绩比较自信。随后的日子,何聪便来到自己伯伯任教的小学里当起了义工,辅导作业、批改试卷、打扫卫生。6月22日,高考成绩出来了,540分,根据划定的分数线,何聪比较稳当地上了二本线,这和她的估算差不多。6月24日,在网上填报完高考志愿的何聪长长地地舒了一口气,和还在不停纠结填写志愿的同学不同,何聪在心里早早地便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填报师范类院校。在她选填的6个志愿当中,师范院校几乎占据了她所填的志愿。因为她觉得,选择师范类院校,一是毕业后工作相对好找,更重要的是学费要相对低一些。

  在何聪家所在的土门镇林堰村6组,几乎大家都知道这个来自贫困家庭,勤奋努力,活泼开朗的女孩。何聪的家庭是不幸的,父母均为残疾,每月仅靠做点手工活收入的不到2000元为生,并且父亲患病需要长期服药。但她又是幸运的,来自大连的一位爱心人士从初中便对她进行资助。高中期间,学校为她免去了学杂费,并为她申请了贫困生资助金等。

  高中三年,何聪努力前行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下。“我知道自己有些地方不如别人,所以我更要好好学习!”鸟贵有翼,人贵有志。终于,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也让她身处的这个大家庭里终于出了一名大学生。“只要孩子能有好出路,再苦再累我都觉得值!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我们也不例外。”老实巴交的父亲没有太多的语言。

  “因为家里太困难了,学费将是自己考虑最多的问题,我想到了大学后就申请助学贷款。同时,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假期空闲时间打工养活自己,给父母减轻负担。将来有了出息,还了助学贷款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答父母和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何聪坚定地说。最后,她说,她还有一个梦想,就是今后自己有能力了,也会去资助贫困学生,将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