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清平镇圆包村党支部书记付兴鹏
作者:张娟      来源:     日期:2014-06-19    

  一心为民的“当家人”
  ——记清平镇圆包村党支部书记付兴鹏


图为付兴鹏冒雨查看被淹的农作物


  身不离农村,心不离群众,手不离劳动。在清平镇圆包村,付兴鹏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他用脚踏实地的作风、潜心为民的情怀、敢为人先的精神,赢得了圆包村群众的信赖和尊重。

  “灾难来临,党员干部走在前”

  清平镇地处大山深处,“5·12”地震导致该镇多处山体遭到破坏,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而圆包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更是多达11处。为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付兴鹏每隔一段时间便要去实地查看,加强监测。由于不少隐患点处于林区,每次只能步行前往,巡查一次至少得花2天时间。“再远也得去啊,不去看看我心里不踏实!”付兴鹏说。

  2013年7月9日,一场罕见的暴雨突袭绵竹。就在前一天晚上,清平镇境内雨量猛增,晚上10点过,付兴鹏立即召集村干部连夜前往重点山坡、河堤进行巡查。来到1组和2组时,路面的积水已没过脚背,考虑到老弱村民行动不便,付兴鹏一边叫醒其他村民准备转移,一边赶到盲眼老奶奶尹显银家中,将她和老伴背上汽车安全转移到村委会。清晨6点,来不及歇口气的他又赶往河对岸的幸福家园小区。雨水淹没了道路,深的地方积水已达1米,付兴鹏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行,挨家挨户地询问、登记受灾情况。    

  那段日子,付兴鹏几乎就在办公室里安了家,白天外出查看灾情,夜里认真做好登记,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就是这样一位废寝忘食的好书记,以真情换真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左想右看,不如真抓实干”

  在圆包村4组,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修建U型渠,为汛期防洪做好准备。看着即将完工的沟渠,村民们感激地说:“多亏了付书记,把我们反映的问题解决了,今年夏天不用那么担心了。”

  付兴鹏随身携带的民情日志上,写满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他收集整理后,总是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4组村民反映屋外排水沟、化粪池等管道较小,门前绿化带树木死亡率高。付兴鹏随即安排补种桂花树,并积极向上争取,预计投资10万余元修建大型化粪池,以解决村民的排污难题。

  村里有80余户家庭从事货物运输,没有货源就没有收入。付兴鹏四处跑关系,顺利解决货源难题,村民的货源多了,收入也有了保障。

  3组的养殖户马从华在山林里养跑山鸡,经济投入大,跑山鸡的销量却不佳。付兴鹏得知情况后又四处联系,电视台、报社等媒体专门对马从华养殖的跑山鸡进行了宣传报道,很快打开了销售局面。

  这一桩桩事件的落实,一项项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付兴鹏对群众承诺的兑现。

  “凝聚民心,先给群众一颗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困,我有所助;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这是付兴鹏一直秉持的为民服务方针。一组的王文丽“8·13”受灾后被安置到蔺家坎集中居住点居住,由于父母年迈,家里仅靠丈夫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苦。王文丽更是多次以生活困难为由,拒绝村里拆迁因灾受损的旧房,并称旧房将用于养猪,以改善家庭条件。付兴鹏多次耐心劝导,并帮助王文丽找到一份在镇供电所保洁的工作。“现在有了固定收入,单位还给买了社保,真是多亏了付书记。”王文丽一家对付兴鹏心存感激。

  5组的杨大友常年患病,妻子也瘫痪在床,两个大儿子英年早逝,小儿子家里经济也不宽裕。得知年近80岁的杨大爷一直拖着病体照顾瘫痪妻子,付兴鹏立即将其纳入低保范围,为其申请医疗救助,并帮忙解决医疗费报销等问题。

  付兴鹏说,“诚心为民,民必理解;真心为民,民必拥护。”这句朴实无华的话反映出了他有一颗一心为民的心。如今,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有滋味,付兴鹏会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