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妇康玉玲:以行动传递公益微力量
作者: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4-06-11
没有丰功伟绩,有的只是一颗包容的心;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竭尽所能给予别人帮助。康玉玲,广济镇石河村14组人,一位平凡的农家妇女。6年来,她热心公益,以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着公益微力量。 ●从“门外汉”到公益热心人 如果在6年前,你问康玉玲,什么叫公益?或许她根本回答不出来,但是如今你再去问她,她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你什么叫公益。 2008年发生的“5·12”大地震,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一些人的观念。康玉玲投身公益的观念也就是从地震后开始的。地震发生后,康玉玲所办的迪康乐幼儿园得到了全国同胞乃至国际爱心人士的援助,让她深受感动。“那时候,爱心志愿者来到村里,除了看望孩子还把爱心包裹送到村民手中,大家非常感动。”康玉玲说,什么是雪中送炭,这时候大家才有深刻的体会。 无论是灾后重建期间,还是在重建完成后,志愿者都给予了村民及时的援助。通过幼儿园平台,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为周边村民建起了迪康乐社区中心,还成立了老年舞蹈队和快板队,逢年过节出资为他们举办联欢会,让老人们安度晚年,老有所乐。这期间的每一次公益活动,康玉玲都积极参与,并从中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 也就是这时候,康玉玲知道了公益的力量: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是对于受助者来说或许是一次生的希望! 在爱心人士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康玉玲也逐渐投入到公益活动中来,并成为一名志愿者。 ●传承爱心接力棒 “如果不是康老师的热心帮助,我们的娃儿早就不在了!”一说起康老师,小雪(化名)的家人掩饰不住激动。小雪5年前得了白血病,一家人非常绝望。当康玉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为小雪牵线搭桥,并多方联系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大家齐心协力,帮忙联系成都的医院,想法筹集医疗费用。通过积极治疗,如今小雪身体得到了恢复,已经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在课堂学习了。 “我的能力有限,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而已。”康玉玲说,爱没有大小,只要有那份心,能帮一点是一点。 邻居康云清儿女在外打工,自己一人在家,生活非常困难。康玉玲便时常关心老人的生活,嘘寒问暖,送吃送穿,老人去世后,身后事也都是康玉玲在操办。康玉玲的言行得到了周围邻居的交口称赞,大家都说,就是亲生儿女也不一定有她做得好。 公益组织离开后,康玉玲接下了这根爱心接力棒。这些年来,每逢端午节、重阳节,康玉玲都会自费买东西看望村里的一些老年人,与他们一起过节,温暖老人的心。“其实,老人并不稀罕什么东西,他们最渴望的是亲情和关爱!”康玉玲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都有老的时候,为老年人做点事,自己很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