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人民医院外二科护士长毛静
作者: 何菲 文/图      来源:     日期:2014-06-04    

  用青春谱写呵护生命的赞歌
  ——记市人民医院外二科护士长毛静


  “一名护士从她接过护士帽的那一刻起,就要像红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绵竹市人民医院最年轻的护士长,毛静常常说,护士长就是科室的大管家,科里的患者乃至医生和护士都是自己的服务对象。

  细节关爱温暖病人心

  毛静说,在外二科,烧伤病人的护理对护士来说无疑是一场挑战。为防治创面感染,无菌病房不能随时开窗透气,由于烧伤病人的创面多有恶臭味,护士们也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即使是换床单都得40分钟,病人的翻身工作更是需要三个护士同时进行。为改善烧伤病人的护理条件,毛静自制出木质三脚架,护士只需用布单包裹住病人身体即可进行翻身转体,不仅有效保护了病人的烧伤创面,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深受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在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遇到病人有啥难事,毛静更是主动帮忙。今年3月16日,患者蔺某因矿井爆炸导致全身75%的皮肤III度烧伤,被紧急送往市人民医院外二科特护病房治疗。在毛静等人的精心护理下,蔺某的病情渐渐平稳,可他的医药费却让大家犯了难。原来,蔺某家庭贫困,受伤后其工作单位只缴纳了不到1万元的费用后就再也联系不上。1万元对于蔺某的治疗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可一旦停药,蔺某将面临生命危险。患者的生命大过一切!毛静一边安排继续对蔺某进行治疗,一边不断与企业方联系沟通,经过近4天的努力,该企业化冷漠为主动,为蔺某缴纳了20余万元医疗费,解了蔺某的燃眉之急。蔺某家属在医院吃饭难,是毛静主动提供微波炉、电饭煲等电器;大女儿来探视父亲时突发高烧,又是毛静拿来轮椅将其送往急诊病房就诊。如今,蔺某不仅可以下床行走,身上的烧伤创面也仅剩30%未愈合。对于这一切,蔺某家属都感激不已:“多亏了毛护士长啊,简直比亲人还好。”

  无怨无悔坚守护理一线

  护理工作常年无休,一年365天都得不分昼夜地忙碌。作为护士长,毛静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在她的记忆中,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没能和家人一起度过。

  2011年1月18日,毛静的爱女呱呱落地。当时正逢医院迎接二甲复评,护理人手很是紧张,毛静毅然放弃产假,刚坐完月子就立即投入到护理一线。女儿饿了,只能让老公带到科室里哺乳。“你的工作比女儿还重要。”面对丈夫的埋怨,身为妈妈的毛静充满了对孩子的愧疚之情,但她知道自己身上担负的这份工作会给多少病患带来福音。

  当年11月,年仅25岁的毛静高票当选为外二科护士长。“80后”当上科室护士长,在医院引起了不小的热议,而对于毛静来说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如何能够得到老护士的认可,从而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是她当时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多做一些,多累一些,用自己的行动作好表率,用扎实的护理技术和贴心的服务来赢得大家的信任。”科室护士李顺英有一天晚上要连续上3台手术,担心她工作太累,毛静主动留下来,帮助其收拾器械直到凌晨2点;考虑到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每逢科室人员生日,毛静总不忘买个小蛋糕庆祝;值班医生住宿条件差,毛静又向医院申请资金加以改善;伤病人需要24小时特护时,毛静以办公室为家,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只为了让病人能更舒适一点,让护士能休息得好一点。渐渐地,大家都认同了这个“80后”护士长,不仅毛静交代的事情主动干,遇到科室临时需要加班,只要毛静一打电话,护士全都二话不说,立即赶到岗位。

  以人为本提升患者满意度

  术后患者须定期门诊随访,但由于门诊就诊人员较多,往往患者因等待时间长而未按要求随访甚至放弃随访。今年在医院开展“换位体验”活动中,毛静现场体验了术后患者随访难题,并认真分析就医体验,与科室同事共同制定并完善了“术后出院患者医护一体分级随访”制度,即:患者术后出院,主治医生负责记录该患者的手术分级、电话号码及门诊随访时间等,责任护士则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伤情康复情况,并根据手术分级,主动告知病人科室电话及医院预约挂号电话,为其安排好门诊随访时间,大大节省了患者门诊随访的时间和精力。

  今年4月初,患者刘某第一个接受了术后出院患者医护一体分级随访。早上9点半刘某从家里出发前往医院,11点就已回到家中。“以前门诊随访要等两三个小时,现在快哦。”刘某说,以前早上7点多就得赶来挂号,10点多才能就诊,回到家往往都下午1点多了,现在分级随访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还避免了找不到主治医生的麻烦。”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豪言壮语,毛静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用绽放的笑容,为患者增添继续前行的信心。她用点点滴滴的平凡谱写了一曲曲青春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