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夫妇将爱常驻绵竹
作者: 叶庆 文/图      来源:     日期:2014-06-03    

  爱心夫妇将爱常驻绵竹
  ——江苏爱心夫妇陶永法、李建芬捐资助学的感人故事


  2014年5月29日,时隔6年的六一儿童节表演活动上,江苏爱心人士陶永法、李建芬夫妇看着舞台上孩子们活泼的身影时,眼里充满怜爱,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2008年5月12日,对于绵竹人来讲是灾难性的一天。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灾难让绵竹人感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关爱与温暖,也让张家港永建博爱小学的师生们切实体会到了陶永法夫妇雪中送炭的真情。

  爱心涌动  5.12次日捐款200万

  5.12地震当天,远在江苏张家港市的陶永法、李建芬夫妇像平日一样,吃过晚饭在家看电视。“满目疮痍的汶川大地,废墟中的书包,血淋淋场面让人感觉特别心疼。”电视中的惨烈画面让李建芬热泪盈眶,她和丈夫决定尽绵薄之力帮助灾区的同胞。

  “想去做志愿者,我拨通了电视下方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电话号码,但因灾区交通管制不能进入。”那一夜,灾区的人们饱受灾难的折磨,而陶永法夫妇更是在煎熬中度过。

  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不时在夫妻二人的脑海中闪现,“既然不能到现场,那就先捐款。”热心公益的陶永法拨通了张家港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并当即捐助第一笔善款200万元,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将此款用于学校的重建。

  结缘绵竹  亲力亲为建设美丽校园

  地震后,江苏省对口援助绵竹,陶永法便在张家港市的组织下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灾区,实地考察。看到灾区的残垣断壁,得知大量师生遇难的消息时,陶永法心如刀割,当即表示要出资在我市独资捐建一所爱心小学。

  做好决定后,两夫妇又独自走遍了我市21个乡镇选址。而最终在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陶永法夫妇决定拿出多年来经商所积攒的650余万元,在东北镇天齐村修建希望学校。

  “大小事都亲力亲为,容不得半点差错。”李建芬告诉记者,那一年,陶永法放下生意留在绵竹,马不停蹄地与东北镇党委政府、教育局、天河小学协调选址,规划设计、购买材料、督促施工……

  奔赴千里  确保学生9月1日顺利入学

  2009年8月初,学校建设全面竣工。“有了学校,没硬件设施可不行,孩子们还是没法上学。”陶永法看见拔地而起的学校,感到欣慰的同时也着急起来。“回到张家港后,我和他连夜赶到了浙江一家学生用品制造厂。”据李建芬介绍,当天夜里,她和丈夫亲自为学生挑选幼儿床、课桌椅、黑板、学生春夏校服等学习必需用品。

  8月2日晚,一辆辆载着爱心礼物的大卡车开进他们新校园,在场师生和家长感动万分。“他们两夫妇跟随卡车,在路途中奔波了三天三夜。”据该校校长王琴介绍,正是陶永法夫妇贴心的考虑与无私的爱心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让孩子们9月1日顺利入学新校园。

  心生感动  为了孩子欲扎根绵竹

  学校建成后,陶永法多次出资数百万元购买教学设备,建立了100万元的“陶李奖学基金”,还经常抽空到学校看望孩子,感受学校日渐变化的人文风景与校园文化,也正是20多次到校回访相处,陶永法夫妇与学校师生、家长建立了深厚感情。学校附近的村民遇见他时会亲切地叫他“陶哥”,孩子们看见他们到来时,总会蜂拥而至围着两人叫“叔叔阿姨”;一封封由绵竹寄往江苏的信件也总会让夫妇俩热泪盈眶……

  而正是这份经久不衰的情谊和感动,让两夫妇最终决定留在绵竹发展,将家安在绵竹,成为一名真正的绵竹人。“因为总是放心不下学校的孩子们,这样以后方便我继续关心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