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员马明义:33载守护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作者:宋兰/文 王平/图      来源:     日期:2014-04-14    

  >>从1981年到2014年,33载悠悠岁月与青山树木为伴,他是在清水河工区工作最长的林场职工。

  >>从海拔1200米到1600米,山路弯弯,肩背刀抚,工区4000亩林地里,有十多万株树木由他亲手植下并抚育长大。

  >>从植树造林到巡林防火,尽职尽责,踏实肯干,看着管护的森林长势喜人,他说就像看到自己的子女健康成长。


  33年与青山树木为伴

  1981年,18岁的青年马明义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护林员的专用工具“抚育刀”,走进了大山,从青春少年到年过半百。33年间,谁也记不清他育了多少苗,走了多少路,大家只知道,绵竹国营林场清水河工区4000亩林海如一道翠绿的生态屏障守护在绵远河上游,而日复一日行走在护林道上的马明义头发中已掺杂着点点斑白。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林区开始大规模植树,马明义是清水河工区生产组组长,年年带领工友超额完成任务。林场办公室主任任红英告诉记者,“马大哥干劲足、肯下力,下小雨都要坚持出工。山上做活路,员工不好管,身为组长的马大哥以身作则,是做得最多的一个,下面的人都服他。”1991年至1998年间,清水河工区栽种了1000多亩树木。而马明义从18岁工作到现在,栽了20余年树,按照平均每年栽5000棵树来计算,他已经在林场种了十多万株树。

  据林场老工人介绍,那时候,不通路,工友们就用弯刀和双脚开路,夏季山里高温潮湿,被蚂蝗叮咬成了家常便饭;不通电,工友们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里的夜晚总是难熬,劳累了一天的工友们吃完饭后只能聊聊天就各自睡去。90年代初,马明义手头积攒了点钱,最先添置的就是收音机,多年来,他听烂了10多部收音机。

  1993年清水河工区修通了一条上山的碎石路,“交通全部靠走”的状态有所改变,从山下开车半个小时就可到住地。此前,步行上山需3个多小时,马明义已在这条山路上整整走了12个年头。植树造林全靠肩背,马明义要从海拔1200米的住地将树苗背到1500-1600的山坡上栽种,别看只有300米的海拔差距,二三十公分宽的山路走起来特别费力。长年累月的在潮湿林地里弯腰植树护苗,让老马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和腰椎间盘突出。

  然而,对于老马来说,身体的病痛不是最难过的,心里的孤苦也可以忍受,老马和同在林场工作的妻子陈兴琳一直介怀的是对女儿的愧疚。夫妻俩常年在山上,女儿出生才11个月就被送到山下交给爷爷奶奶带,经常十天半月才能见上一次。每年的暑假,女儿都会来山上过,哪怕山上没有小伙伴、没有电视、没有通讯,因为只有在山上,女儿才能跟父母在一起享受团圆的快乐。

  4000亩山头成劳模“办公室”

  绵竹国营林场建立于1958年,管护面积21万余亩,设有林场场部、水坪工区、清水河工区、云湖国家森林公园。马明义从参加工作就扎根在这里,工区4000亩林地里处处都有他的足迹。

  1998年,四川实施森林禁伐,绵竹国营林场纳入天保工程,是重点公益林。马明义放下锄头,拿起了“抚育刀”,开始了森林管护工作。从海拔870米到1680米、南北绵延5公里的莽莽山林就是马明义的“办公室”。马明义一年有300多天待在山上,每年的国庆节到次年的五一节是防火的关键时期,马明义常常在工区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在他山上寝室床边放置有4个坛子,分别装着泡菜、腌菜、豆豉和红豆腐,下不了山的时候,马明义就吃这些“储备粮”。

  原来巡山的路只有二三十公分宽,给护山工作带来极大不便。2002年,马明义带领工友们自己动手花了两年时间修成现在这条一米多宽的护林通道。每年汛期,上山的碎石路被洪水冲断,马明义和护林员们也是通过这条护林便道往返于山下和护林站之间,背着米、油、菜等食物,翻过跑马岭,顺着湿滑的护林便道到工区住地,走一趟要5、6个小时。

  2010年,九龙镇修了一条通往跑马岭的登山便道,登山健身的游客多了起来,这一片区成了重点防护区域。马明义每天一早就要出门巡山,在山林中穿行10多公里,向游人宣传森林防火。“每年的春节是最紧张的,绵竹人有初一登高望远、抱材(财)而归的习俗,跑马岭林区的游人特别多,那一天,工区的8名工友都要进山分片区反复巡山。”马明义已经有20年的除夕没在家过,他说越是节假日,越要巡护,一旦发生火灾,林子烧起来就控制不住,后果不堪设想。正是在护林员的守护下,近几十年清水河工区没有发生过一起山火事故。

  走了近四个小时,记者跟随着老马巡完山。站在山顶,远眺山下的城市,那里有马明义的家。说起家,说起女儿,这位年过半百的护林员脸上难掩笑容。身居大山,不是不寂寞,不是不向往城市生活,可33年来,马明义已经将这份工作做成了一种习惯,做成了一份坚持,做成了一份责任。他说,现在路通了,上山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住地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沿山生态旅游开发搞起来后,林场会越来越好的。

  记者手记:巡山途中,我请老马讲讲工作中的趣事,朴实的他直言,日复一日都在做的事情,没什么新鲜感,如果非要说工作中有什么乐趣的话,那就是看着自己培育的树苗经过几十年长大了,成林了,心里有那么一点感觉。在林子里,老马能轻松地指出任何一棵树的树龄,如数家珍,了如指掌。“这些地方,哪里有沟,哪里有坎,哪里秋天树叶厚,哪里下暴雨容易有泥石流,我都晓得”。言语间,我能感受到这位老林业工人的自豪和心里的满足,这是这份普通的工作带给他的最实在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