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黄埔军人的幸福守望
作者:叶庆 文/图
来源:
日期:2014-02-26
九旬黄埔军人的幸福守望
近日,记者来到了谭道深老人的家中,墙上挂着的老照片和锦旗道出了他不平凡的过去。老人虽然耳朵不太灵敏,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参战时多次辗转迁徙,勋章、证书都掉了。这些照片都是志愿者送来的。” 得知我们是因老人过去抗战经历而来,谭老仿佛是打开了话匣子,凭着超乎寻常的记忆,口齿清晰地讲述着他过去那段峥嵘岁月。 1939年正值黄埔军校来四川招生,时年20岁的他怀揣报国之心毅然报名,并于同年进入黄埔军校西安分校学习,成为那个年代令人瞩目的“黄埔生”,也正是在黄埔军校的日子里,谭老遇到了妻子张俊卿,两人并肩作战、不离不弃地走过了74年的风风雨雨。 据谭老回忆,刚进校的前三个月,他只是普通学员,学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平日里除了日常的军事理论课程外,还需要到野外接受摸爬滚打等特殊训练。由于时值战争年代,军校将当时学员的学制从三年缩短为一年半。 “看到日本鬼子对祖国的践踏与侵略,我发誓一定要上前线奋勇杀敌,保护我们的老百姓,守住我们的土地。”虽已时隔多年,但老人的语气中仍带着愤怒与坚定。 毕业后,谭老作为抗日兵源被分配到四川成都军区,后参加了潼关之战、上高战役等多场战斗。谭老告诉记者,潼关之战的战场都在山上,当时他不顾安危,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并与乡政府和老百姓取得联系,请他们运送粮食上山,还用门板、甲车、担架将伤员运到平坝,再运回野战医院抢救。 1949年新中国成立,谭老为结束战争回到和平年代而高兴,但是不久自己却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改革开放后,谭老最终得以平反。 “为国家打击外来敌人,这是我人生中最最辉煌的事情。”回想过去,老人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也曾吃过很多苦头,但是却没有一丝怨言。 如今谭老的晚年生活十分幸福,每天看看书种种花,而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老伴一起给自己的子女,讲当年在黄埔军校读书和参加战斗的经历。“现在的生活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希望子孙能够生活在和平世界,并尽自己的能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谭老的眼中带着万分的期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