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发,踏上了38万公里的奔月之旅。“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这项工程的背后,也有咱绵竹人,他的名字叫周英勇。他远离家乡,扎根深山,胸怀飞奔天宇的航天梦想。

周英勇:我为“嫦娥”焊“天梯”
2日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吻别高高的发射塔,一飞冲天。在距离发射塔不远的机加工操作间前,他紧盯着火箭橘红色尾焰在夜幕中划出的绚丽轨迹,顾不得手背上还未完全愈合的疤,兴奋得一个劲儿地拍手。
他叫周英勇,来自德阳绵竹市,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测站机加工高级技师,“嫦娥三号”任务的机加工保障分队主操作手。
“我们分队负责发射场区设备设施维护检修,尤其是对发射塔上的钢筋结构进行相关的改造和维护。”周英勇说,自2000年来到发射场工作开始,他就一直与氩弧焊枪和液压机床打交道,至今已经参与执行了49次航天发射任务。
周英勇擅长的氩弧焊接技术,是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焊接技术,发射塔上大部分含有稀有金属的钢结构设施都是由他亲自焊接维护的。每次任务展开前,周英勇和同事们都要提前对塔架上供气管路、活动平台、伸缩弧圈等进行改造。工作期间,他们常常要系上安全绳在90多米高的塔架上来回穿梭作业,因此他们被称作“蜘蛛人”。
今年8月以来,为迎接嫦娥三号任务,周英勇再一次带领分队挑起了地面状态恢复的重任。在更换活动塔上的行走机构底座螺栓时,好几百颗螺栓全部要靠人工手拧,平均每颗螺栓就要使出200公斤左右的力,任务进行到一半,周英勇就扭伤了腰,隐隐作痛的后背不时逼出他一头大汗。同事们劝他休息,他却认死理:“任务时间这么紧张,不能让活儿在我的手里出问题!”就这样,周英勇贴着跌打损伤膏药,坚持和大家一起完成了设备恢复工作。3个月下来,原本就很粗糙的手在焊接过程中,不断被坚硬的钢板钢条所伤,竟变得伤痕累累。
对待工作,周英勇毫不犹豫地拍胸脯;面对家人,他却总是心怀愧疚。5岁的女儿由妻子带着在绵竹老家上学,“嫦娥三号”任务全面展开后,周英勇忙得不可开交,关心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女儿幼小的心底,爸爸是放飞火箭的“超人”。懂事的小家伙从妈妈嘴里得知爸爸扭伤了腰,总是隔三差五地打来电话,提醒爸爸早点休息。每当听到女儿稚嫩的声音询问着“爸爸今天累不累”,周英勇心中填满了说不出的温暖和力量。他不断告诉自己,只有执行好任务才是对家人的最好补偿! (转自《德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