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贵:养兔走上致富路
作者:叶庆 文/图     来源:     日期:2013-10-30    


  青山环绕,绿树成阴。在棚花村8组的村落里,隐约能听到兔子在笼中欢快跳跃的声响。当见到主人黄兴贵手里端着盛满青草的箩筐走进它们时,一个个白白的脑袋探出笼外,等待着主人给它们分发食物。“这群兔子就是我的宝贝。”黄兴贵说。
  2008年,一场大地震摧毁了黄兴贵的家,而在恢复重建的初期,市畜牧局带着补贴政策向周围村民宣传无偿提供獭兔繁殖项目,面对众多村民犹豫不决、怀疑的态度,黄兴贵毅然接下了项目单并签下了合同,“反正地震过后什么也没有了,不如搏一搏,恢复房屋重建的同时,恢复生产,这样兴许还能为修房筹集部分资金。”回忆当初,黄兴贵庆幸当时做出的决定。
  2009年5月29日,畜牧局拉着70多只獭兔种兔来到了黄兴贵的家门口,70只种兔共计10000余元,这一举动让黄兴贵看到了希望,并重新树起了信心,“政府和公司这么支持我们恢复生产,我很有信心把这个兔子养殖基地办好。”黄兴贵在心中暗自激励着自己。
  养殖初期,对于初次饲养獭兔的黄兴贵来说技术是最大的问题,而遵道镇政府在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特意请来专家对獭兔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并进行跟踪服务,“这样的服务对于刚刚受到重创的我们来说,感觉很是贴心。”在认真学习养殖技术后,黄兴贵定时对獭兔注射疫苗,青草饲料喂养,并寸步不离地观察着獭兔的成长。
  经过5个月的悉心喂养,第一批商品獭兔终于出栏,并以80元一只的好价钱销给专门的收购公司,这让黄兴贵高兴不已,因为这钱不仅可以补贴家用,还能用于房屋的重建。
  自打第一批商品獭兔出栏,黄兴贵饲养起獭兔便更觉得有冲劲了,他几乎每天都在160平米养殖棚里走来走去。但是再悉心喂养难免都会遇到意外,就在2010年,獭兔市场不再像往常一样景气,在存活率低、销路局限的情况下,因饲料导致棚内近一半的獭兔死亡的事故接踵而至,这让村里不少养兔农户将獭兔贱卖后另谋出路。
  “我都一大把年纪了,喂喂兔子图个事情做,喊我突然放弃真是有些舍不得。”面对10余家养兔农户只有3家养殖的状况,黄兴贵再次选择了坚持。他用了一年时间进行整修,并对市场进行观察。他发现多年以来传统肉兔饲养方便,成熟快,而且价格波动也小。于是,黄兴贵决定在今年全面改换饲养肉兔,并在周围的柚子树下撒满了黑麦草,方便冬季兔子能正常觅食青草。
  如今,黄兴贵的养殖棚里共有肉兔种兔100余只,而在十月初还以每斤12元的价格卖出40余只商品兔。黄兴贵告诉记者,一只产子母兔除开饲料成本还有1000余元的利润。“比以前单靠种田和喂猪划算多了。”黄兴贵说。
  “现在棚里还有40多只幼兔,估计这个月月底就能出栏了,期待到时能卖给好价钱。”一说起自己的兔宝贝,黄兴贵的脸上就露出了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