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仟坤就是我的家!”
作者:周静 罗涵
来源:
日期:2013-09-22
“仟坤就是我的家!”
——记全国热爱企业优秀员工、鑫坤机械公司技术部副部长郑成旭 每每想到9月9日与仟坤集团公司董事长谢世千一起到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七届全国民营企业“关爱员工、实现双赢”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并作为四川唯一一个“全国热爱企业优秀员工”代表上台领奖的情景,郑成旭便有些激动。作为一名职业中专毕业的“蓝领”工人,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光荣的一天。 >>>潜心专研,17年磨砺成为核心技术人才 今年40岁的郑成旭是土门人,1993年从汉旺职业中专毕业后进入东汽叶片分厂成为一名铣工。1997年,东汽内部改革,郑成旭回到土门三箭机床附件厂继续干自己的铣工老本行。2003年,企业改制,仟坤集团收购该厂更名为绵竹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郑成旭因为爱岗敬业,踏实好学,十余年时间里,他先后从事了铣床、车床、钻床、磨床等多岗位锻炼,并逐步从车间操作工、质量管理员干到工段长、技术员、技术部副部长,最终成为鑫坤机械的核心技术人才。 2007年1月,郑成旭从车间调到技术部门,从事叶片设计工作。当时,他不会使用电脑,为了攻克电脑难关,他每天下班后从最简单的ABC开始潜心学习,经过无数个夜晚的努力,他很快就能够熟练应用电脑软件进行设计。 2008年“5·12”特大地震使东汽的叶片生产、技术能力受到重创,外扩业务成井喷式增长,这给鑫坤机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带来技术、设备上的严峻挑战。为了增加技术实力,他每天带着新招聘的10名大学生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并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新人。通过郑成旭和技术组的共同努力,鑫坤机械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设备从普通机床向数控机床转变,生产工艺从单一的工序加工向成套加工转变,技术准备也从协作转变为自主设计,同时还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技术团队,完成了东汽现有各类叶片的开发,一跃成为省内叶片加工能力最强、国内领先的机械制造企业。 >>>勇于创新,带领团队获得五项国家新型专利 创新是一个机械制造企业的灵魂,要想占领市场,必须得有自己的技术“绝活”。去年,鑫坤与日本三菱公司签订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动叶片生产订单,郑成旭带领三名技术骨干加班加点,仅用一周时间完成了样件设计。随后,他与工人们一起通宵达旦加班,制定加工操作流程,优化加工方案,最终设计出一套质量稳定、效率高的生产方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为公司打开通向全球叶片供应市场的大门。 为占领汽轮机领域高端市场,2011年6月,郑成旭带领全体技术人员进行重型燃气轮机22个级的叶片研发。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郑成旭抛下所有的事务,放弃周末节假日,经过两个半月的日夜奋战,顺利完成22个级叶片的工艺、工装设计、模型建立、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这些如今都成为公司叶片制造的核心技术。近年来,他先后完成了各类大叶片的技术设计,建立了技术标准,与同事合作及独立研发五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成为公司该领域的技术权威。 >>>爱岗敬业,用努力的工作来回报企业 郑成旭为什么心甘情愿为仟坤如此“卖命”?“一是参与和见证了企业的发展,看到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感情,也很有成就感。二是公司独有的企业文化让我们感到仟坤就是我的家。作为一名员工,只有用努力的工作来回报企业!”郑成旭说。 2005年,在公司领导的关心下,郑成旭的妻子也进了企业,如今还给他们分配了一套住房,两人过起了“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双职工生活。2009年为了照顾读小学的儿子,董事长谢世千亲自安排,帮他把儿子转进了城里的小学读书。2011年底,郑成旭的老父亲身患重病,多方医治没有效果,谢世千得知情况后四处帮助联系教授、床位,将其送到成都陆军总医院进行检查,期间还多次探望、询问病情……“虽然我父亲最终还是走了,但是董事长每天那么多的事情,还天天牵挂着我父亲的病,真的让我太感动了,这么好的老板,我只有努力工作才对得起他!” <图为郑成旭(左)指导工人的情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