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黄 机收忙
作者:王虹 文/图
来源:
日期:2013-08-28
稻谷黄 机收忙
——记者零距离感受机收大军苦乐生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上,到处都是一片金灿灿的颜色。没有任何邀请,金黄的稻穗就吸引了一支支来自江苏、湖南、河南的机收大军。 “天热不偷懒” 随着收割机轰鸣的声音,遵道镇棚花村逐渐热闹起来。半个小时不到,一大片水稻已经收割过半,而此时,太阳已高悬头顶。“天再热也不敢偷懒。”今年47岁的刘绍林说。刘绍林来自江苏,来绵竹已经一周了,他们此行一共有3台收割机。据他介绍,每台收割机加一辆卡车的投入大约在20多万元,每亩的收费标准在120元到150元之间,一天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每天的花费也在1000元左右。“从早忙到晚,生意好时一天要干12个小时以上。”刘绍林说,近段时间持续高温,他们每天都在高温下工作。 “大家都是两人一组,每组要么是兄弟,要么是父子。晚上集中在一个地方露宿,这样有安全感。”说话的是一位颇为帅气的小伙。刘绍林说,那是他儿子,今年刚刚24岁。 虽说年龄不大,刘绍林的儿子却是一名职业机收人,他每年5月份左右出门,转战广东、重庆、湖北、东北等地,每年10月份才回家,一年基本上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度过。 “一年下来,一台收割机有十几万元的纯利,还有一半时间在家休息,比起进厂打工强一点。”谈起自己的职业,小刘很满足。 “风餐露宿是常事” 3台收割机稳稳停在公路边的卡车上,后视镜的镜架上晾晒着刚刚洗过的衣服。8月26日上午下了一场雨,没有什么生意。这对崔显兵和他的同伴来说,是难得的闲暇时间。 今年30岁的崔显兵是湖南人,他们此行一共有4台收割机,12人。 “我们3人一组,一人负责开车,一人负责操作收割机,另一人负责丈量面积兼收款。”崔显兵向记者介绍小组成员的分工。 “晚上一人睡车上,其他的人只能睡地上。”崔显兵说,每天机收后,他们都要将收割机装到卡车上,在公路边安营扎寨,这样既方便照看收割机,也便于有人来了好联系业务。他说,和他们一样出来跨省机收的老乡,几乎都是这么过的。 由于驾驶室空间小,加之气温高,很多时候,大家干脆都睡地上。“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能洗上热水澡。”崔显兵说,他们露宿的地点不固定,很多时候只能从露宿地附近的老乡家找来几桶冷水,冲个囫囵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