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基层惠民生
作者:王勇/文 谭明剑/图
来源:
日期:2013-06-07
躬身基层惠民生
——我市“走基层、建台账、惠民生”主题教育活动纪实 基础牢,百业兴。今年4月,“走基层、建台账、惠民生”主题教育活动在绵竹大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两个多月以来,我市各级部门、驻村工作组为镇村(社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把实事、好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此次活动范围广、要求高,全市各部门、各镇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创新驱动。各级抓住帮扶机遇,积极配合,有效调动了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激发了帮扶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确保活动扎实推进,不走过场。 ●创新工作找准着力点 “走基层、建台账、惠民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必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找准工作着力点。 市民政局建立了“自下而上收集信息,分层分级办理处置,自上而下反馈结果”的工作模式;广济镇建立了“走建惠”联系卡制度,每项工作结束后,办事群众必须在台账上签字认可,才表明此次工作有效完成;什地镇专门编印了《作风建设制度汇编》,让所有机关干部加强学习、严格要求。 孝德镇强力推行一线工作法,镇上建立定期辅导工作机制,书记、镇长主抓全面,其他班子成员分片联系,要求每月到村(社区)不少于3至4次,协调处理一些比较突出棘手问题,实地指导“走建惠”工作开展。今年“双抢”期间,农村秸秆禁烧、春耕用水问题,所有班子成员及时赶赴重点村落进行现场处理,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齐天镇以围绕“帮助农民增收想办法、改善民生动脑筋、提高农民经营管理能力下功夫”的“三个重点”,推出“十比十看”、“六访六问”、“三个一”活动等系列举措,积极开展“三帮两促”,将机关干部与种养殖能人、贫困人员、重点关注对象结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帮扶对子”,与群众恳谈对话,为群众排忧解难。 事实证明,基层是一个“富矿”,只要立足于基层,总会有“亮点”,而这些“亮点”,正是推动工作扎实开展的有效手段。 ●真情走访听民意 倾听群众心声,才能了解群众的真实愿望。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镇乡、市级部门、村(社区)通过“三进”(进村〈社区〉、进困难企业、进困难家庭)、“三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三送”(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三学”(向基层干部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切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政策在一线宣讲、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巩固、作风在一线转变、成效在一线体现。各单位深入走访调研,通过驻村蹲点、民情恳谈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发放调查问卷3244份,召开座谈会50多场次,上门走访1000多户,收集事关经济发展、兴办实事、服务民生等方面意见建议300余条。各部门重点围绕在搞好本职工作、提高效能、提供优质服务、服务基层群众等方面许下诺言,村(社区)围绕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开展承诺,全市90余个部门、21个镇乡围绕基础建设、就业教育、城市管理等民生问题确定了12大类600多项承诺事项。 ●惠民生扎实践诺 百姓冷暖挂心间,民生疾苦记心头。广大党员干部真心访民情、热心解民忧,一个又一个困难得到化解,一件又一件承诺得以兑现,一名又一名群众得到帮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为搭建企业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市经信局构建起企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成立企业咨询呼叫中心,开设经信局网站、企业服务短信平台,营造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拱星派出所在走访中了解到,几户村民反映早上菜市场噪音太大影响休息,民警都认真记录下来,承诺尽快协调居委会和城管整治菜市场的秩序。通过多方努力,菜市场秩序得到整治,最终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 市委宣传部帮扶土门镇三合村、石团村、鼓楼社区,在对基本情况掌握了解后,明确了以宣传部的部门优势和资源为帮扶侧重点和突破口,突出帮扶搞好村级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帮助发展增收致富产业。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群众的忧愁就是我们的忧愁。”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怀着一腔真情,走村入户,穿街过巷,访贫问苦,嘘寒问暖,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为民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