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央视秋晚游绵竹】沉浸式解锁绵竹年画的古今魅力
作者:罗天琪 李柔 文/图 责编:唐敏 编辑: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9-29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机器印刷的标准化图案渐成日常的今天,那些蘸着浓淡油墨、印着吉祥寓意的传统年画,仍执拗地珍藏着中国人最地道的年味记忆。在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与年俗村,亲手拓印一张年画、啜饮一杯年画元素的咖啡,传统文化的鲜活魅力便在指尖与舌尖悄然绽放。 仲秋时节踏入绵竹年画村,便像闯入了一座被色彩与诗意包裹的童话世界。青瓦白墙的民居外墙上,门神秦琼、尉迟恭身着铠甲,眉眼间满是威严庄重,梳着发髻的童子怀抱寿桃,憨态可掬的模样仿佛下一秒就要笑出声来,一幅幅年画仿佛活了起来,在述说着古老的民俗故事。 绵竹年画,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自北宋起便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以“木板刻印、手工彩绘”的独特工艺延续至今。内容常以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为主,构图丰富夸张、色彩鲜艳明快,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即便跨越千年,这份“古韵新貌”的生命力依旧蓬勃。2006年,绵竹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步入绵竹年画展示馆大厅,就能看见以孩童、仕女、中堂、门神等题材的各种形式的年画作品,通过拓片、绣品、木板、泥塑等形式呈现,展现了绵竹年画的丰富形态。自2015年起,展示馆开始推出研学体验活动,针对不同年龄层开设专属课程,每年吸引约2万至3万人次前来体验。 如今,除基础参观游览外,馆内还增设了年画上色、拓印体验课程,以及年画服饰、宫扇、挂画等文创制作项目,并巧妙融入国学、剪纸、扎染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出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沉浸式课堂,让传统文化真正从纸上“走下来”,变得“可触可感”。 “国庆期间,我们会专门开辟儿童年画体验区,让家长带着孩子亲手创作,把年味与文化记忆带回家。”绵竹轩辕年画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龙视说。 在“三彩画坊”的年画体验馆里,还会让你感到惊喜。这里不仅能观赏传统年画、亲手体验制作全过程,还能邂逅琳琅满目的年画文创产品。年画娃娃、“门神”等元素被巧妙融入丝巾、抱枕、挎包中,更有演员闫妮同款绵竹年画镜子可供选购,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满载文化记忆而归。 此外,你还可以漫步年画村的“乡遇画里”文创社区,清幽的小道蜿蜒向前,串联起一座座古香古色的农居,白墙上的年画随脚步变换,让人恍若“人在画中游”。无论是在农闲堂,亦或是行至年画巷打卡,探访流云阁、陈兴才故居等研学体验点,深度感受研学的乐趣。若想寻觅一份诗意,可顺着弯曲的小巷前行,还能邂逅戴望舒笔下“雨巷”般的意境,在步履间读懂年画从起源、发展、兴盛的发展脉络。 而与年画村相邻的年俗村,则将“年”的氛围拉满。在这里,不必行色匆匆,只需在年俗村的居民聚居点随意走走,便能感受到乡村慢生活的惬意。若想稍作休憩,年俗书局是绝佳选择。 年俗书局项目总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主要分为咖啡厅、会议室、年俗展陈三个区域,是一个以年俗文化为主题,集展示、交流、体验及创意于一体的非遗传承体验场所。游客在这里可以通过年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沉浸式体验年文化,深切感受绵竹年俗文化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你还可以在这里喝上一杯采用3D打印的“年画咖啡”,在醇香咖啡中品味文化,让年俗与日常生活实现无缝连接。 “为让游客朋友们有更好的体验,目前,我们店内正在进行国庆节的氛围营造,欢迎大家在国庆节期间到我们年俗书局来品尝年画咖啡、画年画,阅读与‘年’相关的书籍,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年俗书局负责人谭淋说。 趁着国庆假期,大家不妨到年画村、年俗村走走,感受千年年画的魅力,聆听匠人笔尖的故事,把一幅幅生动吉祥的绵竹年画,变成旅途中最独特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