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抽血前为什么要空腹?喝了口水算不算违规?
作者:责编:唐敏 编辑: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8-25
——来自检验科医生的贴心提醒
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朋友来医院抽血检查,大家最常问、也最困惑的问题就是:“医生,我早上渴得不行,偷偷喝了口水,要不要紧啊?”“这个检查为啥非得空腹?饿得头晕眼花的。”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揭秘一下“抽血要空腹”背后的科学道理,并解答大家心中的那些小问号。 一、为什么要空腹?不只是“饿肚子”那么简单 我们要求的“空腹”,通常指的是在抽血前的8-12小时内,除了喝少量白开水外,不摄入任何食物、饮料(包括牛奶、豆浆、咖啡、茶等)。这么做的目的,可不是“为难”大家,而是为了确保您的化验结果准确、可靠,让医生能作出最真实的判断。主要原因有三点: 1.防止“乳糜血”,让血清变“清澈”。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当我们进食后,食物中的脂肪(甘油三酯)会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使血浆变得浑浊,我们称之为“乳糜血”。这种浑浊的血清会严重干扰许多生化检验项目的测定。比如,它会影响仪器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项目的比色和判读,导致结果不准确。一份清澈的血清,是我们作出准确分析的基础。 2.避免食物成分“混淆视听” 您吃下去的食物本身就会影响体内某些物质的浓度。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血糖和血脂。吃完一顿饭,血糖和血脂会显著升高,这时的测量结果完全不能反映您身体基础的真实水平。只有空腹时测,才能排除食物的干扰,得到有诊断价值的“基线数据”。 3.保证指标“稳定性”,便于横向比较 我们身体的很多指标在一天之内是波动的。要求所有人都在统一的“空腹”状态下抽血,就相当于把所有的人都放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样得出的结果,既可以和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准确比对,也方便您自己每次复查时的结果进行前后对比,医生才能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变化或治疗效果。 二、喝了口水,算不算“违规”? 这是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请大家放心:抽血前如果只是喝了一小口白开水来润润喉咙,通常是允许的,不会对结果产生明显影响。 但是,这里有几个重要的“但是”: 1.只能喝白水:只能是纯净水或白开水,不能是矿泉水(含微量矿物质)、饮料、咖啡、茶、牛奶、果汁等。因为这些饮品都含有糖、蛋白、脂肪或咖啡因等成分,会直接改变血液成分。 2.要“少量”:喝一两口解渴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切记不要豪饮,最好控制在50-100ml以内。 三、还有哪些常见的“空腹误区”? 1.“我没吃饭,就抽了根烟” → 绝对不行! 抽烟会使人体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影响多项指标。吸烟本身就是一种“摄入”行为,所以空腹期间请务必忍耐。 2.“我吃了药,有关系吗?” → 看情况! 对于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如降压药、抗凝药、甲状腺素片等),通常建议继续服用,并用少量白水送服,以免因突然停药导致风险。但对于一些会影响化验结果的特殊药物,医生会提前告知。如果您不确定,最好的办法是在开化验单时就直接咨询医生。 3.“我饿的时间够长了,超12小时了” → 也不推荐! 空腹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过度饥饿(超过16小时)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同样会导致血糖、蛋白、胆红素等指标发生变化,测量值可能失真。所以,最佳的空腹时间是8-12小时,通常选择清晨抽血最为合适。 总结一下: 为了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请您务必遵守“空腹”要求。记住 “8-12小时不进食,可饮少量白水,不吸烟” 这个核心原则。 您的理解和配合,是我们为您提供一份准确检验报告的第一步! (绵竹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孙怀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