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什地镇:钢葱育苗“水上漂” 科技助农促增收
作者:张娟 尹翔 文/图 责编:唐敏 编辑: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8-11    

当前正值钢葱育苗关键期,在什地镇的田间地头,种植大户们正紧锣密鼓地开展育苗工作。随着钢葱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当地规模化种植户通过推广新型育苗技术、优化管理模式,为全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培土装盘、摆盘育苗……8月8日,在绵竹市裕禾农业有限公司钢葱育苗基地,工人们分工协作,在一盘盘育苗盘中“栽种”着增收的新希望。据了解,该钢葱育苗基地占地40余亩,建有水肥一体化用房1个,蓄水罐1个,基地共计53个育苗棚,每个育苗棚可以放置1800个育苗盘。同时,采取 “种植大户+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运行模式,为什地镇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在育苗棚里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水漂育苗盘漂浮在浅水池中,嫩绿的钢葱幼苗长势喜人。“我们采用轮育轮种方式种植,引进喷淋降温技术、自动化播种技术、水漂盘育苗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每年7月至9月进行‘订单式’育苗,一年育苗2批次,9月至11月移栽到大田,每亩苗可移栽大田约20亩至25亩。”据绵竹市裕禾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兴波介绍,与传统陆地育苗相比,水漂育苗在成活率、管理成本及生长周期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成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新亮点。水漂育苗通过精准控温、水肥一体化管理,实现幼苗“齐、壮、匀”,移栽后成活率达90%以上。同时,也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单亩成本,统一了品种和标准,能够保障钢葱品质稳定。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什地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高标准农田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以钢葱为主导发展特色蔬菜产业。2024年,该镇钢葱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亩产超1万斤,亩产值突破1.5万元,成为德绵地区最大的钢葱种植基地。

“如今,随着钢葱育苗基地的建成投用,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延伸产业价值,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增收致富。”什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高伟表示,该镇打算依托现有资源建成绵竹市钢葱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建钢葱育苗大棚,新建钢葱精深加工厂房等,配套建设道路、沟渠、电力通信、给排水等辅助设施,持续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