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风采】王艳:执“影”为剑 以“术”护航
作者:周韵 牟文 雷家琪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7-29
作为绵竹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主任,王艳凭借二十八载专业积淀,将影像诊断锻造成临床决策的“航海图”,让微创技术升级为治疗方案的“导航系统”,在守护群众健康的航道上践行着医者初心。 做医学影像的“翻译官” 7月25日,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内,王艳全神贯注地操作设备为患者进行检查,并不时轻声询问患者感受。她标志性的盘发下,那双带着温暖笑意的眼睛和专注的神情,让每位患者都倍感安心。每当谈及医学话题,王艳眼中闪烁的专业光芒,总能让人感受到医者的热忱。 1997年,王艳从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妇产科开启医者生涯起,“守护患者健康”就一直是她不变的初心。2005年,王艳调入绵竹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面对这个需要全新专业知识的领域,她以归零心态重新出发。深知影像诊断作为临床“眼睛”的重要性,她白天跟同事请教操作技巧,夜晚研读专业文献,用勤奋与执着完成了从妇产科医生到影像科骨干的华丽转身。 2013年,王艳履新绵竹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主任一职,全面负责科室管理及超声诊断等临床工作。面对医疗影像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她以“学无止境,技无止境”为座右铭,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专业精进的持久战。每周雷打不动的业务学习会上,她总是第一个到场;每次外出培训进修,她都亲自带队参与;每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她都要求团队反复学习。在王艳的引领下,科室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诊疗水平始终保持区域领先地位。 当疑难杂症的“拆弹手”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精准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基石。王艳凭借专业的影像诊断能力,在复杂的影像资料中精准捕捉关键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020年,一位12岁的少女因严重痛经导致晕厥,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未果,最终来到绵竹市妇幼保健院医治。王艳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精准的影像检查,发现患者子宫发育异常(残角子宫)。得益于这一精准诊断,患者及时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完全缓解,重获了健康生活。 瘢痕妊娠是一种高危妊娠状态,易引发致命性大出血,传统治疗常面临子宫切除风险。2021年,王艳率先在四川地区开展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微创技术。这项创新技术仅通过穿刺注射即可有效控制出血,显著降低了子宫切除率。自该技术在绵竹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应用以来,实现了零大出血病例的突破性成果,为瘢痕妊娠患者提供了更安全、微创的治疗选择。 2024年,患者陈女士被确诊为6厘米的子宫肌瘤,病灶向宫腔生长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多家医院都建议子宫切除的情况下,她来到绵竹市妇幼保健院寻求帮助。针对其病情,王艳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波消融技术,仅通过细小的穿刺就将肌瘤“融化”。半年后复查时,困扰陈女士多年的肌瘤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仅保住了子宫,更让她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 近年来,在王艳的带领下,绵竹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成功引进18项微创治疗新技术,包括子宫肌瘤/腺肌病微波消融、乳腺良性肿瘤热消融、巧克力囊肿穿刺硬化、瘢痕妊娠穿刺硬化治疗,以及乳腺超声诊断与穿刺活检等技术。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科室诊疗水平,更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更微创的治疗选择。 为科室建设精准“领航” 7月28日,午后阳光照进绵竹市妇幼保健院会议室,王艳手持病历资料,与科室团队围坐研讨。她时而用笔尖轻点影像图片讲解要点,时而倾听同事们的临床见解,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将严谨的医学理论与鲜活的临床经验完美融合。 作为科室的领航者,王艳深知“独木难成林”的道理。她以打造精兵强将的医疗团队为己任,自上任伊始便着手绘制科室发展蓝图,一方面狠抓业务技术精进,定期组织技能练兵;另一方面构建起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从诊疗规范到服务流程,每个环节都建立起标准化的工作模板。在她的统筹下,科室成员配合默契,诊疗流程环环相扣,为患者构筑起更专业、更温暖的医疗“港湾”。 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王艳先后荣获绵竹市健康卫士、学科带头人、最美科技工作者、医学新星奖等多项荣誉。面对光环,她总是谦虚地说,“荣誉属于团队,我只是践行医者使命。”如今,王艳依然保持着每天提前到岗的习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