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暴雨来袭 绵竹市提前转移1393名群众避险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唐敏 编辑: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7-03    

7月2日下午,绵竹市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和山洪灾害风险黄色预警。为保障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群众生命安全,绵竹市闻“汛”而动,快速响应,一场千人大转移就此拉开。

7月2日下午6点,汉旺镇牛鼻子村7组,雨点噼啪敲打着屋檐,村民小组长杨远勇一把抓起雨衣,踩着泥泞的山路往坡上赶。“张大哥,预警都发了,危险说来就来,咱们得赶紧转移!”他拍开农户家的门,见老人仍在踌躇,他一边抹去脸上的雨水,一边手脚麻利地帮老人收拾起随身物品,“我们就当去亲戚家串个门,我开车送您。”

▲汉旺镇镇、村干部走访转移群众

在暴雨来临时,汉旺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对全镇危旧房屋、低洼地带、山体边坡等重点区域展开拉网式排查,同时通过敲门入户、电话联系等方式,成功劝说并安全转移33名受威胁群众。

晚上10点,剑南街道邱家巷积水已经没过脚背。巷子里两台抽水泵正忙着将积水不断排出。三星街社区工作人员身着雨衣、手持电筒,正逐户进行二次排查,重点防范已转移至亲友家的居民擅自返回。

作为小南街地势最低洼的区域,邱家巷每逢强降雨天气便容易发生内涝。为此,社区专门在易积水点位配置了两台抽水泵,同时进一步完善“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机制,确保积水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供图

当晚,抢在暴雨来临前,绵竹市共转移受威胁群众1393名。

及时转移,还要妥善安置。除投亲靠友外,一大批群众汇聚到一个个集中安置点。

7月2日晚上9点,九龙镇地灾集中安置点内灯火通明。该镇镇、村干部正在整理物资、分配床位。在他们的悉心照料和陪伴下,转移的村民在这里开始了别样的生活。“安全可是头等大事,村里一通知转移,我们二话不说就收拾东西。这里住着心里踏实,能看电视、唠家常,一日三餐还准时准点送到。”村民潘银坤告诉记者。

绵竹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后,九龙镇迅速响应,积极组织镇、村干部,争分夺秒转移危险区域群众,仅用3小时就安全转移并安置220名群众。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镇、村两级组建巡逻队,采取“定点值守+流动巡查”方式,对河道、危房等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监控,确保隐患及时发现、险情快速处置。同时,集中安置点内不仅备齐生活物资,还组织放映红色电影、开展文娱活动,让转移群众住得安心和舒心。

在清平镇、广济镇等集中安置点,镇、村干部在保障转移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开辟休闲室、组织做健身操等方式,尽可能舒缓大家因离家产生的不安和焦虑情绪。

▲供图

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绵竹市严格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要求,第一时间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安置,做到应转尽转,并建立人员登记制度,严防私自返家现象。同时,切实做好安置点物资保障、生活服务和安全管理等工作。在隐患排查方面,市级部门组建46支巡查队,对164个重点点位开展全面排查,未发现新增隐患。各镇(街道)组建177支巡查队,排查660处点位,发现2处隐患并落实专人监测。

当前,暴雨预警还未解除,绵竹市将进一步建立完善“拉网式排查——台账管理——销号整改”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防汛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