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名城】孝德镇:循一纸墨香 开启穿越时空的寻年之旅
作者:唐妮 徐伦汧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4-23    

穿越千年的朱红、藤黄、靛蓝在青瓦白墙上苏醒,笔锋流转间,一幅幅喜庆吉祥的绵竹年画承载着人们对“年”的执着追寻。仲春时节,让我们循着墨香,走进孝德镇,感受千年古韵的鲜活气息和那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忠孝往事。

清晨,阳光温柔地洒在孝德镇年画村牌坊上,两幅气势恢宏的门神年画被岁月摩挲得温润。年画村是绵竹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在这个孕育着非遗技艺的村落里,老艺人提笔勾勒门神袍角时,抖落的金粉随风潜入青青麦田,将整个村庄染成流动的工笔长卷。

迈进绵竹年画展示馆,恍如步入了一座精心打造的民间艺术殿堂,精美的传统年画作品和缤纷的年画衍生品交相辉映,争相述说着绵竹年画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与时俱进的生命力。玻璃展柜里陈列着5米长的刺绣绵竹年画《迎春图》,不仅凝聚着当地绣娘历时近半年的心血与巧思,更生动再现了古人欢庆春节的民俗风情。

推开绵竹年画展示馆的后门,便进入到了乡遇画里·文创社区。随心漫步于竹林小院、二十四孝林、年画巷、流云阁画坊、陈兴才故居等景点,只见田园阡陌、绿树繁茂、花团锦簇,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川西民居鳞次栉比,宁静惬意的乡村生活能一解奔忙的疲惫。墙上,门神、财神、童子、寿星、仕女……一幅幅绵竹年画正热闹地演绎着古老的故事,有的怒目圆睁、有的憨态可掬、有的风情万种,各具神态。朱红、靛青、明黄、靛蓝……各种颜色极具绚烂,格外鲜活。

行至“农闲堂”,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漆黑的拓版上刀锋凛冽,刀痕里仿佛还嵌着新年时的墨渣。将墨汁均匀地涂抹在拓版上,轻刷宣纸,再缓缓揭起,便成功拓印下一个胖乎乎的年画娃娃。拿起画笔,饱蘸颜料,笔尖在宣纸上轻描上色,娃娃的俏皮劲活灵活现地透出纸面来,仿佛下一秒就要邀请你一起玩耍。

临近中午,驱车前往与年画村隔河相望的年俗村。整个村落以中国年文化为底蕴,将年画、年俗、年趣融入人文景观,不仅寄托了当地村民对团圆、和谐、幸福的祈愿期盼,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穿过庄严古朴的大门,踏过蜿蜒向前的青石小道,“百年好合”雕塑呈现在眼前。三个正红色甲骨文“年”字紧密相连,头顶金黄的麦穗熠熠生辉,基座上97个不同字体的“年”字独具匠心,蕴含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漫步前行,古铜色的“转大钱”雕塑与波光粼粼的河面遥遥相望,围着雕塑顺时针方向转上一圈,便能为自己讨个新年财源滚滚的好兆头。绕过雕塑,“闹元宵”景观尤为醒目,青花瓷的大碗中盛着12个圆滚滚的大汤圆,不仅代表一年12个月,也象征着巴蜀文化“大团圆”。碗外壁面上,一圈圈花纹宛如小汤圆和一片片鱼鳞,寓意年年有余,团团圆圆。

轻轻推开“年俗·年舍”院子大门,耳畔风波摇荡、飞鸟鸣叫。三三两两的客人正在小院里围炉煮茶,民宿管家方兰蓉穿梭于厨房和大厅间,忙着准备茶歇和特色餐点。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品尝到黑猪回锅肉、茴香大鲫鱼、秘制熏鱼、黄焖土甲鱼等当地独具特色的乡村美食,也能体验“归田园居”的悠闲舒适。

画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吃罢午饭,到年俗书局里喝上一杯咖啡吧。在欢声笑语的品味中,不只有咖啡在唇齿留香,还有浓浓的年文化在心中徜徉。

Q版的门神、骑车的仕女、送福的财神……每一杯咖啡的液面上,都铺着一张精致的“绵竹年画”。这种飘香的“年画”,用极细的咖啡粉做“颜料”,以预设的图案为范本,以3D打印技术而成型。一口咖啡一幅“年画”,舌尖尝的是醇香,抬眼望的是绵竹年画的源远流长。“美到舍不得喝,简直就是艺术品。”游客纷纷表示。 

夜幕降临,“年俗·耘湾”民宿在星光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精致雅韵的装修风格让人耳目一新,一个个充满诗意的空间将乡愁和年味印刻在每一个留宿者的心中。夜晚,伴着蝉鸣悠悠,枕着文化入眠;清晨,推开窗即是稻田与远山,不知不觉间竟已度过浮生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