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麓棠镇:特色种植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唐妮 徐伦汧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4-18
近年来,麓棠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农业创精品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充分整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实现产业带动、百姓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4月11日上午,记者在麓棠镇石团村孙家林烟叶种植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看到,打孔、放苗、盖土……烟农们穿梭在烟田中,有条不紊地移栽烟苗。抬眼望去,一株株嫩绿的烟苗随风摇曳,为农田换上了绿色的“新装”,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今年,石团村孙家林烟叶种植合作社共流转土地90余亩,主要种植“德雪211”烟叶,用于生产雪茄烟,其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采取烟-稻-菜复合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全年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合作社负责人孙元伟告诉记者,他们从3月中旬开始陆续进行烟苗移栽,高峰期时有上百人在基地从事垄土、覆膜、移栽、田管等工作,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据石团村党总支书记张世富介绍,石团村种植叶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近年来,该村将烟叶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探索实行“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与四川省烟草公司德阳市公司开展合作,由对方全程协助进行烟叶育苗、品种改良、技术指导,有效解决了烟农没有销路的后顾之忧,提高了烟农的种植积极性。今年,石团村已有110户村民种植烟叶,种植规模达到400余亩,烟农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万余元。 4月16日上午,记者在麓棠镇民乐村1组的冰菜种植大棚内看到,一垄垄冰菜生机盎然、翠色欲滴,村民们忙着采摘、包装,将在第一时间销往成都、重庆等地的批发市场。 冰菜的叶子肥厚,翠绿色的叶子和叶柄上覆盖着一层细密的“冰晶”,在阳光的照射下玲珑剔透。随手掐一截放入口中,茎带咸味,多汁爽口。去年9月,该基地负责人王二磊来到民乐村,租赁了村集体的44个现代化高标准大棚,率先在绵竹开始种植冰菜。“与普通蔬菜相比,冰菜管理成本低、产量高,一年之内能多次种植、采收,种植利润很不错。”王二磊说,基地共种植了16亩冰菜,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陆续采摘,一直持续至今年5月。亩产大概有8000余斤,按每斤5元计算,预计这一季冰菜的产值能达到60余万元。 村民刘正会今年63岁,从冰菜种植到采摘一直在大棚里务工。“我岁数大了,外出务工不方便。这几个月在大棚里干活,既照顾了家庭,又挣了几千元零花钱,非常满意。”刘正会说。像刘正会这样在冰菜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共有8位,这份工作让他们干劲儿十足。 “我们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扶持,流转村里的闲置土地,兴建现代化高标准大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新农人’返乡创业、务工。”民乐村党支部书记徐藤禄说,大棚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每年租金4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大棚的租金将60%用于村民分红,40%用于发展村里的公益事业,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渠道。 近年来,麓棠镇充分发挥资源和地理优势,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通过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引导各村将分散、闲置的土地集中利用。采用“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发展玫瑰、烟叶、蔬菜、果树种植,做强做优特色农业文章,不断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使农业迈上优质高效和特色化、产业化的经营之路。截至目前,该镇共种植玫瑰3000余亩、烟叶400亩、蔬菜300亩、果树1000余亩,发展家庭农场13个,种植专合社89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