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妊娠期高血压:准妈妈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作者:王伟 责编:唐敏 美编: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3-09    

怀孕是女性人生中的特殊阶段,但有些“隐形杀手”可能悄然潜伏。妊娠期高血压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威胁母婴健康,甚至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只有早发现、早干预,才能为孕期保驾护航。

一、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怀孕20周后首次出现的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通常伴随蛋白尿或器官损害。常见类型包括:

妊娠期高血压:仅有血压升高,无其他症状。

子痫前期:血压升高并伴有蛋白尿、水肿、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子痫: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发生抽搐,危及母婴生命。

二、“沉默的杀手”——为何要警惕?

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导致以下严重后果:

母婴双重风险

对孕妇:诱发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等;增加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胎儿:导致生长受限、早产、新生儿窒息,甚至胎死宫内。

隐藏的并发症

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引发子痫、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急性肾损伤等。

三、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高危人群需格外注意:

1、肥胖(BMI≥30kg/m2 );2、子痫前期家族史(母亲或姐妹);3、年龄≥35 岁;4、个人病史因素(低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分娩史、前次不良妊娠结局、距前次妊娠间隔时间≥10 年)、子痫前期病史(尤其伴有不良妊娠结局);5、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压;6、Ⅰ型或Ⅱ型糖尿病;7、肾脏疾病;8、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为高危因素。

三、早期信号别忽视!

以下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1、持续头痛、视力模糊或上腹痛;2、尿液异常(泡沫增多、尿量减少);3、手脚肿胀明显,按压后不凹陷;4、突发恶心呕吐或呼吸困难。

五、科学应对,守护健康

定期产检是关键

孕20周后每2周测一次血压,孕32周后每周监测。通过尿液检测、血液化验等评估器官功能。

生活方式调整

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5克,避免腌制品。

适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每周至少150分钟。

充足休息: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每日睡眠≥8小时。

控制体重:孕期增重不宜超过12公斤(个体差异需遵医嘱)。

医疗干预

轻度高血压可通过药物(如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控制,需严格遵医嘱。

若出现子痫前期或子痫,需立即住院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

六、产后仍需警惕!

即使顺利分娩,血压可能在产后12周内仍未恢复正常。若持续高血压,需排查慢性高血压或子痫后综合征。

七、给准妈妈的贴心建议

1、勿过度焦虑:多数妊娠期高血压经规范管理可平稳度过孕期。

2、记录血压值:在家自测并记录,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3、及时沟通:如出现异常症状,24小时内联系医院。

结语:

妊娠期高血压虽可怕,但通过科学监测和积极干预,母婴安全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每一位准妈妈都应与医生紧密合作,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