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苗照亮新农村
作者:张娟     来源:     日期:2013-02-19    
  火苗照亮新农村
  ——绵远镇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小记

  “现在我家一天三顿煮饭都用沼气,既方便又卫生,再也不用受烟熏火烤之苦了。这还得感谢镇上的领导,要不是他们跑上跑下做工作,我们哪能享受到这个福哦。”家住绵远镇吉兆村六组的村民王兴贵感激地说道。
  沼气池的修建不仅解决了王兴贵一家人的生活燃料问题,还使全家人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记者了解到,王兴贵每年靠种菜可实现收入2万多元。他的菜比别人贵,但却时常供不应求,原因是他采用了“畜-沼-菜”模式。去年,他建了4个蔬菜大棚,在大棚边建了2个沼气池,沼气池以人畜粪便为原料,产出的沼气用于补充大棚内的二氧化碳和调节棚内温度。沼液和沼渣代替化学肥料,可使蔬菜提前半个月上市,优质无公害的绿色蔬菜自然成了“抢手货”。王兴贵告诉记者,两个沼气池折算下来能为蔬菜种植直接带来增收3000元左右的效益。
  近年来,绵远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沼气网点服务,实现了经营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截至2012年10月,该镇累计新建和改建沼气池4816口,成立沼气协会1个,建立沼气服务网点5个。沼气池的普及,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如今村民们的庭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前村后树林郁郁葱葱,有线电视进了家门,水泥路通到院落,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不仅如此,一口沼气池一年产气量为380至450立方米,一年就相当于给村民解决了1000元左右的燃料费。沼渣、沼液投放到田地里,不仅解决了农业生产的肥料问题,还可以为村民节约农药、化肥开支约800至1000元。利用沼渣、沼液能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增产,增产幅度在10%到15%之间,加上沼气池建设带动的生猪养殖、禽类养殖,更是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收益。
  枫树村利用沼气给蔬菜大棚加温,发展绿色蔬菜;三泉村利用沼液沼渣发展经济林果,成效显著;广西村利用沼气促进蔬菜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喜人……如今,绵远镇紧紧围绕“产业建沼气,建好沼气促产业”的工作思路,狠抓沼气后续管理,走出了一条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纽带,种、养、果相结合的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使越来越多农民群众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