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减灾】清平镇:瞄准“点线面” 织牢防汛“安全网”
作者:李露平 文/图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7-05    

今年进入汛期以来,清平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总要求,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进一步压实主职主责,细化防汛举措,加强隐患排查,保障物资储备,注重宣传引导,确保各项防范应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3日上午,记者在绵远河清平段看到,河道沿线均安装了防护栏,河道口逐一进行了封堵,野游区防汛呼叫系统严阵以待。劝导员孟卫才正在六合山庄至文家沟口段防溺水劝导点来回巡逻,防止游客和群众偷偷下河。孟卫才说,清平镇共有11名劝导员,大家每天都在各自负责的河道区域巡逻值守,密切监测水情和雨情,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全力守护游客和群众的安全。

进入夏季,下河戏水成了不少市民青睐的消暑活动。为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清平镇投入9万余元进一步加强涉水野游防控工作,通过成立劝返队伍、增设隔离网和警示牌、对下河口进行断道处理、增设宣传标识标牌、新添救生衣救生圈等有效举措,实现重点水域巡查全覆盖。同时,该镇还成立了巡查、疏散安置、抢险、治安、物资保障、医疗、后勤保障等7个应急工作组,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灾防御组织体系。汛期,镇、村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建立完善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工作机制,确保防御责任“无缝隙”“全覆盖”。

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记者在盐井村物资储备点看到,仓库里矿泉水、方便面等防汛应急物资一应俱全,编织袋、铅丝笼、救生衣等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张贴在墙壁上的统计表清楚地记录着品名、数量及管理人员的姓名、电话。一旁的安置室里,简易的钢架床上整齐地摆放着铺盖、枕头等生活用品,成为游客和当地村民应急的安全避险场所。

“清平镇共建立起镇级物资储备库及盐井村、棋盘村、湔沟村三个村级物资储备点,分别储备了编织袋、铅丝笼、砂石料、救生衣、发电机等防汛抢险物资和棉被、帐篷、大米、方便面、矿泉水等防汛生活物资。”清平镇人大主席叶建富说,为确保在应急状态下“备得足、拉得出、用得上”,该镇还成立了镇应急抢险队和民兵抢险队,不断完善应急抢险机械调用机制,整合镇域内大型抢险机械资源,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应急机械台账,落实专业驾驶员,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清平镇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集信息采集、灾情预警、快速响应等功能为一体,是该镇开展防汛工作的好帮手。在平台的防汛、防地灾等版块上,各村、组的隐患点位被一一罗列,各监测点的信息被实时记录,一旦超过设定的安全范围,系统便会自动发送预警信息。为精准聚焦风险点位,管理平台上还增设了智能AI设备57个、被动触发设施13处,设立主动干预防控点位5个,形成变“人工巡查”为“智慧监控”、变“电话报告”为“系统预警”的智能技防新模式,构建起以综合调度指挥平台为核心的“人、物、技”三防合一智防体系,确保防汛防灾信息畅通无阻,为群众安全度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环环相扣的‘防汛链’离不开层层压实的‘责任链’,清平镇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本着人防应战、物防保障、技防兜底的原则,把防汛减灾工作做实做细。”叶建富表示,清平镇将再次对全镇的防汛减灾预案进行完善,对全镇的山洪地灾隐患点进行排查,严格落实“三查”“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原则,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