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实干担当促发展 一心为民绘蓝图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 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7-05    

——记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绵竹市九龙镇党委书记张好

夏日时节,绵竹市九龙镇棚花村风景如画、游人如织,该镇党委书记张好正在调研民宿产业发展。“棚花村有民宿,清泉村有竹笋,双土村有葡萄,马跪村有茶叶……”谈到该镇各村发展的特色产业时,张好如数家珍。在她眼里,这些产业不仅承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期盼,更促进了乡村振兴全面发展,自己倾注再多的心血也不为过。

2021年5月,张好任九龙镇镇长;2023年8月,任该镇党委书记。三年多时间里,她怀着炽热的为民情怀,冲在一线、干在前头,和全镇党员干部并肩作战,带领乡亲们一起铺就了一幅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今年,张好获评“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突破发展瓶颈 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7月3日,九龙镇清泉村龙门山云溪谷景区林木苍翠、山幽鸟鸣,由石块砌筑而成的漂流河道蜿蜒而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坐着皮划艇,乘风破浪,逍遥自在。张好一边详细了解景区运营现状,一边与镇、村干部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谋划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

云溪谷漂流项目是绵竹市2023年按照激情漂流运动谷+山水娱乐服务区、山地民宿休闲区、山谷生态科普区的“一谷三区”总体布局建设的漂流项目。自去年7月对外试营业后,在众多夏日清凉“网红打卡地”中脱颖而出,有效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九龙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深入挖掘资源潜力,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在多元融合中拓宽文旅新场景,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成了张好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坐在办公室是吃不透村情民意的,只有到基层去,才能了解村上发展,听清村民内心真正的声音。”张好随即奔赴田间地头,开始了11个村(社区)的走访调研,仅一个月时间,她就为每个村建立了“明白账”。同时,张好牵头搭建“头脑风暴”议事平台,邀请机关干部、乡贤、企业家等共谋发展,挖掘出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和骨干,细致谋划了沿山旅游1.0向2.0转变的发展路径,并以“云溪谷”“茶仙谷”项目落地为契机,进一步丰富该镇旅游业态。2023年,九龙镇接待游客3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00万元。

推行“四书止纷”工作法 激活社会治理内生动力

2023年11月,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九龙镇(预防化解农房流转纠纷工作法)入选。1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九龙镇党委书记张好作为代表接受了会见。

九龙镇位于川西旅游环线,随着乡村旅游火热发展,当地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日益活跃,矛盾纠纷多发。面对群众的诉求,张好带领镇、村干部,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运用法治方式,在棚花村试点推行《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标准合同书》《律师法律审查意见及见证书》《公证书》《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四书止纷”工作法,规范闲置农房流转交易,依法整治违法违规买卖宅基地、违法违规占地等突出问题。

在“四书止纷”工作法的推动下,棚花村沉睡的闲置农房“活”了起来,目前已有20余户农户通过流转,实现总收入300余万元。流转业主对闲置房屋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后的房屋成为棚花村民宿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实现了“致富”“治理”双向奔赴。

情系山乡村民 守好汛期安全防线

“你们安心住在这里,有啥需要就给村干部说,我们一定尽全力解决。”前不久,九龙镇清泉村突降暴雨。在危险来临前,张好迅速反应,立即组织镇、村干部对受威胁的村民进行转移。

记者在该镇地灾集中安置点看到,房间经过消杀,配备了方便面、矿泉水、凉席、棉被等。在村干部的陪伴下,转移的村民和孩子们在这里开始了别样的生活和学习。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后顾之忧,村干部还主动承担起了夜巡任务。

九龙镇共有山洪灾害区64处、地灾隐患点12处,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既是责任也是挑战。张好聚焦沿山防汛工作中的堵点,以退役军人为核心,组建了一支有23名退役军人参加的防汛减灾应急处突“尖刀连”,采取挂图作战、扁平化运转,建立半小时应急响应圈,有效保障了群众汛期安全。在了解到安置点缺少床位,并且床单被套容易受潮后,张好立即对接相关部门,为安置点新增110张行军床,新建4间热水淋浴房,添置50个独立置物柜,并在夜间为群众滚动播放坝坝电影,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生活。

“获得此次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张好表示,将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继续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稳扎稳打,全力推动九龙镇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