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4家企业落户投资6.1亿元 玉泉镇吸引企业的底气与魅力何在?
作者:王虹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4-02    

  4月1日,一场签约仪式在玉泉镇举行,标志着这个昔日的工业重镇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当天,在各级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玉泉镇人民政府与4家企业负责人签订了总额达6.1亿元的投资协议。签约的4个项目分别是:总投资5亿元的玉泉凡纳滨对虾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的农文旅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的预制菜生产基地项目和总投资2000万元的粽叶种植加工项目。

  签约总额6.1亿元    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在此次签约的项目中,绵竹中科水产玉泉凡纳滨对虾养殖园区项目备受关注。该项目计划占地190余亩,总投资约5亿元,将打造全省第一家海水模拟鱼虾养殖项目。据悉,该项目将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封闭恒温循环水养殖模式,模拟自然海洋生态养殖环境,实现零排放、零添加、零污染的智能化绿色水产养殖。

  当天开工的“泠然·清泉”项目,投资方与桂花村深度合作,以映月泉为基础,共同打造集农业产业、农耕文化、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商文旅体乡村振兴综合体。该项目立足于玉泉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古泉,以自然田园风光为依托,加快农业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科普研学、文化休闲、音乐演艺、养生养老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当天签约的预制菜生产基地项目由四川九竹人家食品有限公司投资,计划建设农副产品、熟肉制品、生制品三条生产线,公司专注于预制菜、农副产品、酱卤肉系列产品开发制作,是集食品研发、生产制造为一体的预制菜生产基地。

  由四川粽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粽叶种植基地项目预计五年内达到5000亩左右。项目注重品种优化、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动粽子粽叶智能化改造升级,以期实现生产过程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推动粽叶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村民实现持续增收。

  玉泉镇党委书记刘大智说,此次4个项目集中签约,将有利于形成“政企共建”新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有利于增加玉泉镇老百姓的收入,为集体经济发展赋予更强动能,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探索“绿色转身”道路 努力呈现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乡村新图景   

  玉泉镇曾有羽绒产业和以钢铁为支柱的工业产业,是全国首批小城镇试点镇。一方面,该镇享受到这些产业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也经历过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压力大、污染严重、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难的阵痛。然而,当年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如何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发展方向,成为摆在玉泉镇党委、政府面前的课题。

  面对困境,玉泉镇党委、政府组织专班深入调研、多轮讨论,认真梳理分析传统基础和优势产业,最终确定立足泉水资源,以背水一战之决心,迎难而上,抢抓乡村振兴发展的机遇,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探索一条产业旺、环境美、治理优、民风淳的跨越式转型道路。

  为此,该镇走好三步路。第一步,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以环境治理为着力点,以镇内星罗棋布的百口活泉为依托,狠抓泉水风貌提档升级,从保护泉水生态循环全过程和彰显泉水文化软实力两个方面入手,坚持“传文化、保水源、提风貌”原则,积极开展泉水保护和泉眼打造工作,配合玉泉千亩平坝竹林,打造“泉映竹影”的恬静安逸人居环境。第二步,特别聘请北京大学李天宏博士率领的专家团队对全镇10个地下水点位进行采样评估论证,为下一步充分利用泉水资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信心保障。第三步,该镇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以高效的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持续培养技术力量,激发群众创新创业精神,吸引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相继落户玉泉镇。

  该镇相关负责人说,转型是该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借力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快生态修复,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优质项目落地,加快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努力呈现更加美好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乡村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