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之窗】孝德:小站点大作用 基层立法联系点搭起立法民意“直通车”
作者:申梨 牟文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12-25    

探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人民的意愿。

近年来,孝德镇高度重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不断探索创新,拓展功能平台,积极发挥离百姓近、和居民亲、深得群众信任的优势,构建“1+18+N”网格化意见建议收集平台,畅通立法参与渠道,网罗最真实的社情民意,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让构筑在群众与立法机关之间的“连心桥”成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走进孝德镇基层立法联系点,记者看到会议室最显眼的地方,“1+18+N”网格化意见建议收集平台一一上墙,成员单位有哪些、联络点在哪里、怎样走程序等,在这个流程图上都标识得清清楚楚。

1即镇人大主席团;18即驻镇司法所、法庭、派出所及15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N即辖区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各行业法律爱好者、乡贤能人等参与,构建网格化平台。在相对固定的队伍基础上,人大主席团结合征询意见草案的不同特点,灵活安排基层单位深入到基层一线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将立法工作延伸到基层、民众中去,确保立法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原来,很多老百姓都觉得立法很‘高大上’,有了我们的‘1+18+N’ 网格化意见建议收集平台后,老百姓发现立法就在身边,就在家门口!” 孝德镇人大主席曾翠银告诉记者,为了让“1+18+N”网格化意见建议收集平台发挥最大功效,让更多的百姓参与立法,孝德镇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联络”效应,从“立法中”向“立法前”和“立法后”两端延伸,将立法意见征询嵌入到调研、座谈会、征询会,积极发挥联络员的“智囊团”作用,及时收集一线声音。同时,定期组织联络员走进村民家中、企业生产一线,面对面交流,了解社会公众意见,拓宽了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真正打通立法“最后一米”。

“应加大对农业机械作业及维修维护的支持力度,共同推进农民专合社发展。”“建议放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范围,健全合作社辅导员的培训,吸引更多新农人回乡发展。”……12月19日上午,孝德镇兴隆社区党支部书记杜强与部分合作社代表、居民代表围桌而坐,对正在征求意见的《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合社法>实施办法(修订草案)》展开热烈讨论,意见建议被一一记录下来后,将上报到镇人大主席团。

同样的一幕亦发生在年画村。一大早,孝德镇年画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晓燕走村串户,挨家收集社情民意。“以前我们感觉立法很遥远,是专业人士做的事情,现在通过积极参与,发现立法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当看到我们的意见和建议被采纳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村民杨露看到自己提的建议通过网络发送到了镇人大主席手中,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2021年12月,孝德镇被新增为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2022年4月,被德阳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第一批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多年来,孝德镇基层立法联系点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之志,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方面不断探索实践,为创新发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并逐步固化形成接地气、可触摸的“孝德模式”,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立法活动中,充分发挥了 “直通车”作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高质量立法建议,为良法善治贡献了孝德力量。

效果体现在数据上。目前,孝德镇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1+18+N”网格化平台,收集提出立法相关意见建议141条,通过与公布的法律法规比对,被采纳了7条,受到了省、市人大的肯定和好评。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孝德镇人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三五三三”发展思路,强化政治自觉、服务全镇大局、聚焦重点难点,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履职作为,为建设更加富裕繁荣、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绵竹贡献孝德人大力量,在新时代以新作为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