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灭火】清平镇:防患于未“燃” 筑牢屏障护青山
作者:张娟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12-07
进入秋冬季以来,清平的大山披上了红黄相间的外衣,在阳光的照射下甚是耀眼。这个美丽的季节,也是森林防灭火的关键期。 清平镇的森林面积共有11万余亩,是我市森林防灭火重点镇之一。常年进出林区的车辆、不断增多的游客,给森林防灭火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该镇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通过强化火源管控、用好技防设备、开展宣传引导等措施,多管齐下落实森林防灭火工作,坚决筑牢森林“防火墙”。 “护林员”靠前驻防 守住森林防灭火第一道防线 在清平镇,随处可见护林员的身影。在重要路口,他们化身守卡员,劝导村民切勿野外焚烧秸秆、携带火种上山,筑牢森林防灭火“保障墙”。在山里,他们化身巡林员,对林区、防火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和不间断巡逻,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筑牢森林防灭火“流动墙”。在村民家中,他们化身宣传员,向村民发放森林防灭火告知书,宣讲森林防灭火相关法规。他们把对大山的热爱融入到了护林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实际行动守住森林防灭火第一道防线。 “您已进入林区,乱扔烟蒂、野外用火,都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请严格遵守相关规定。”12月6日,在棋盘村谢家山,护林员雷小兵和其他队员像往常一样,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踏上了一天的“巡山”之路。他们一边仔细排查隐患点,一边清理沿途的枯枝杂草,还不忘向游客宣传森林防灭火知识。 “绵茂公路通车后,到清平的游客更多了,我们也增加了巡山的次数,坚决把森林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雷小兵说,他当护林员已经7年了,每天都会上山巡查,森林防灭火就是防人,只有管住了人,才能更加有效地管住火源。 在清平镇雍家沟护林站点,喇叭里循环播放着森林防灭火知识,护林员坚决站好第一班岗,对所有进山人员和车辆做好登记和检查,确保广大群众和游客进山不带火种、出山不留火星。 “清平镇聚焦秋冬季森林防灭火重点,充分发挥护林员巡林护林职能,严防火种入林、严控野外用火。全镇23名护林员分片包干,做好重点时段、重点人员、重点区域的防灭火巡查管理。”清平镇人大主席叶建富说,该镇还专门成立了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并在每个村组建了森林防灭火应急网格队伍,通过网格化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火情信息畅通,及时处置火情。向全镇3000余户农户发放森林防灭火告知书,在全镇形成森林防灭火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智慧网”协同作战 筑牢森林防灭火安全屏障 在每年的森林防灭火工作关键期,清平镇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的工作人员更加忙碌。他们每天通过“智慧网”实时监管系统,24小时查看全镇林区19个监控点位有无森林火灾隐患异常情况。 走进清平镇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服务中心主任黄亮正在通过“智慧网”查看雍家沟点位的情况。随着鼠标的拖动点击,只见监控画面实时呈现在液晶屏幕上,逶迤群峰中,各监控画面不断切换,可疑点被逐渐放大。 清平镇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立足“平时服务,战时调度”理念,瞄准“防疫、防汛、防火、防灾”四防管理系统“平台分散、各自为战”难点破题,通过实地勘察、技术分析、数据模拟,纵向串连多源点位,形成防疫、防汛、防火、防灾4大职能“专属链条”,整合自然资源、水务、政法、文旅等7大平台数据,打造集信息采集、灾情预警、快速响应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调度平台,初步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筹”。 “在平台上,全镇各村的森林火灾隐患点都被罗列出来,各监测点位的情况被实时监控记录。一旦出现烟雾等火情,系统便会自动向网格员发送预警信息,实现一键调度处理。”黄亮告诉记者,目前平台增设了智能AI感知系统等技防设备,由大数据画像和智慧分配任务,大力提升了火险信息感知、应急处置、分配时效,构建起以综合调度指挥平台为核心的“人、物、技”三防合一智防体系,全力筑牢森林防灭火安全屏障。 针对今冬天干少雨的气候、绵茂公路开通后游客增多以及今冬明春森林火险期等因素叠加,清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灭火工作,及时调整完善相关工作预案,进一步强化包保责任制,把责任细化落实到山头、地头、人头。“为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灭火工作氛围,我们在绵茂路沿途增设和更新了10余处宣传标识标牌,在重要时间节点增派民兵力量进行守护和劝导,并利用宣传车、短信、广播、微信等多种形式,加强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叶建富说,该镇还将有针对性地开展森林防灭火培训和演练,不断提升森林防灭火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应急状态下备得足、拉得出、用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