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镇棚花村:红白理事会助推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风
作者: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7-14
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近年来,棚花村多举措推进文明村建设,既重视提升村容村貌,又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让人居环境美起来、乡风民风树起来,文明花盛开棚花村。 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棚花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一方面,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的相关制度,对红白事操办、办事标准等进行硬性规定。另一方面,把村干部、德高望重的乡贤、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党员作为红白理事会的“主力军”,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号召大家当好移风易俗的“实践者”。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党员、优秀志愿者、好婆媳等评选座谈会,让好家风、好家训等文明新风渗入村民生活,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和村庄发展有机融合、互促共进,为推进移风易俗营造了浓厚氛围。 村规民约是解锁农村治理的“金钥匙”,是乡风文明建设中最接地气的“规矩”。棚花村结合实际,以村民自己“提”、群众共同“议”的方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通过将村规民约巧妙融入日常治理,“约”有人查、“事”有人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联动机制,着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党员、学雷锋志愿者定期开展活动,尽全力解决百姓难题,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等进行定期走访和服务。村委会图书室、村农家书屋里,书香浸润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环境是农村的“底色”,文明花盛开,源于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增强。在谋求乡村振兴的同时,棚花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农村整体面貌全面提升。今年以来,粉刷墙体760余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村庄绿化1500余平;道路硬化3900余平;全村所有污水全部并网,实现对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新建小广场1个,村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多了沟通,少了矛盾,跳广场舞、健身运动成了村民业余生活新常态,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走进棚花村,文明之花盛开,移风易俗、敬老爱幼、邻里和睦,乡风民风持续向上,道路宽敞整洁、楼房错落有致,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文化制度牌格外醒目,在小广场休息娱乐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幅美丽乡村的宜人画卷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