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探寻九龙镇双泉村“蝶变”密码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10-21
青山绕玉带,枫叶染红霜。近段时间,九龙镇双泉村的旖旎风光引来了无数游人追寻乡愁记忆。从昔日无人知晓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绵竹的网红村,村民们的幸福感持续提升。双泉村的“蝶变”密码究竟是什么?记者进行了探寻。 密码一:美环境 方能宜人居 走进双泉村,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平坦道路纵横交错。与以往相比,它的质朴没有变,美好的东西却越来越多:白墙上绘着的绵竹年画栩栩如生;新建的凉亭藏匿于枫叶林,与周围的青翠宁静相得益彰;石子路在泉边蜿蜒延伸,生出了几分朦胧诗意。 过去,双泉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脏乱,严重制约了发展。随着S216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该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旅游IP ,以打造“熊猫里”为核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完成森林漫步、红枫打卡、环湖观景等区域建设,同时将四季花卉、彩林泉眼等特色景点串联起来,打造乡村旅游小环线,促进乡村从“环境美”到“内涵美”。 为进一步完善区域功能,丰富游乐体验,今年,双泉村对基础设施再次提档升级,不仅栽种了200余株观赏桃树,增设石凳石桌等休闲设施,还新建了步行道、乡村大舞台,实施亮灯工程,打造了山村夜景。 建设美丽乡村,既要有“颜值”,更要有“气质”。双泉村将农居院墙作为宣传文明乡风的有效载体,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文明礼仪、法治文化等内容搬上墙,通过“墙体文化”引导群众树新风、倡新风。 同时,成立宣讲队,邀请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小载体”讲出“大道理”。利用乡村大喇叭、村民坝坝会等,向老百姓传递环保风尚,激发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密码二:强产业 方能振乡村 双泉村有山有水有风光,何不借景生财?自2021年开始,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旅”为径,精心打造、匠心独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村庄变美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在双泉村新建的清枫园精品民宿里,清风徐徐,树影花香,三五游人闲庭漫步、怡然自得。该民宿以“旅游+产业”的形态,着力打造出既回归自然又有生活品质的民宿文化基地,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我们将通过农交所对外招租,引入社会第三方经营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九龙镇双泉村党支部书记何此平说,今年该村将继续举办红枫观赏节,同时示范带动当地村民进行民宿改造,形成专业运营企业为龙头、农户积极参与的精品乡村旅游示范区,切实拓宽农旅“致富路”。 如今的双泉村内外联通,络绎不绝的新鲜面孔、日新月异的新奇变化,让当地群众求新、求变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今年夏天,每天到双泉村戏水玩乐的游客有近2000人。我们摆摊售卖小吃和农产品,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现在大家还想开民宿、建农家乐,把旅游业态丰富起来。”村民王安芝怎么也没想到,昔日落后的村庄,蹚出了小康路。 “今年以来,双泉村接待游客已超过15万人次,我们的村虽小,但乡村振兴的蓝图却很大。”何此平说,双泉村还将不断挖掘熊猫文化、枫林以及天然泉水等元素的潜力,持续推动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壮大旅游产业,勾勒出美丽乡村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