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九龙镇棚花村:巧用“三书模式”化解矛盾纠纷
作者:周韵 责编 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9-05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房使用权流转需求逐年增长,为有效防范因监督管理不规范,群众法律意识不强而引发的合同、产权、债务等矛盾纠纷问题,九龙镇棚花村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三书模式”,建立统一管理、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三个平台,切实保障交易双方合法权益,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九龙镇棚花村的余大哥在绵竹城区购买了商品房,农村房屋因此闲置。2020年,家住德阳的叶女士想要回归田园生活,相中了此套农房。经交流沟通,余大哥要求双方直接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签订后,叶女士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因为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不得违法违规买卖或者变相买卖宅基地。后来,叶女士与余大哥多次交涉,希望能够解除合同,但余大哥不同意,双方因此产生矛盾。

2022年6月,叶女士到棚花村村委会咨询相关政策。村干部明确告诉叶女士,私下买卖宅基地违法,但可以通过“三书模式”规范流转闲置农房,并向她详细讲解了“三书模式”办理流程。经过镇、村干部协调沟通,并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现场“把脉”,余大哥和叶女士最终意识到违法后果,化干戈为玉帛。随后,双方采用“三书模式”,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重新签订了一份《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协议》,避免了双方的法律风险。

无独有偶。2019年,棚花村6组村民袁大爷去世后,其妻子便到广汉和儿子小袁一起居住,家中农房因此闲置,两人打算将房屋变卖。2020年初,湖南王先生想要在绵竹山上购房定居,得知小袁有意“卖房”,两家人一拍即合,希望尽快达成《协议》。但农村房屋是以户为单位,户主袁大爷去世,应办理相关手续。如果直接签订合同,双方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王先生对此犹豫不决,没能及时签订合同,双方因此发生不愉快。

后来,小袁前往村委会了解到可以通过“三书模式”规范闲置农房后,便提出申请,希望办理“三书模式”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经九龙镇机关干部、成都农交所德阳所绵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德阳市诚信公证处公证员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对该房屋的产权、交易双方主体资格、房屋所有权人的资格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审查,确认户主已经去世,其继承人是妻子和儿子。经过合法的手续办理,2020年6月24日,双方正式签订《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合同》,避免了不良后果发生。

“闲置农房流转‘三书模式’,即《律师法律审查意见及见证书》+《公证书》+《交易鉴证书》,从法律角度规范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的程序和资料要件,规避交易双方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保障交易双方合法权益,为交易双方吃下‘定心丸’。”棚花村党支部书记蒋刚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已完成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13宗,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还实现了矛盾纠纷、群众信访、法律诉讼“三个零”发生,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该村将更好地利用“三书模式”,让更多的农村闲置资产变现,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图由棚花村村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