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九龙镇:党建赋能“小网格” 撬动基层“大治理”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8-04    

夜幕降临,九龙镇秦家坎村一盏盏路灯照亮了乡村夜空,温暖着群众的心。这是该镇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实施常态化下沉、精准化服务、多元化治理,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九龙镇把推进“党建+网格”作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一环,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新模式,构建起四级网格联动体系,了解民情,转达民情,解决民情,全力解决基层问题,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多网合一”让服务更有温度

每天一大早,棚花村院落长张祥富便开始在辖区巡查,一旦发现地上有白色垃圾,他立即捡拾清扫。“棚花村是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必须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自担任院落长以来,张祥富主动承担起辖区大小事务,补足专职网格员8小时以外的工作空缺,真正做到网格服务全天候“民呼我应”。

午饭时间刚过,棚花村党支部书记蒋刚便带领专职网格员深入辖区各个民宿,了解当前经营情况。“夏天是旅游旺季,要把服务做精做细,才能更好地留住客人。”针对民宿业主反映的发展难题,蒋刚及时记录在册,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棚花村将全村2000多户村民分成43个院落,选配退役军人、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等担任网格员,构建起“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小组长+院落长”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常态化走访机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环境卫生,大力推行网格员积分制管理,激发网格员的干事信心,实现基层治理重心下沉、力量聚合。

为进一步拓宽服务面,九龙镇充分发挥网格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组建邻里互助领导小组,统筹资源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今年以来,该镇邻里互助领导小组累计为辖区年龄大、出行不便和工作繁忙的群众提供上门办证、困难救助、水电费缴纳、生活用品采购等代办服务10余次,切实做到“让身边人服务身边人”。

网格阵地筑牢防汛“安全线”

前几日,九龙镇清泉村突降大雨,网格员唐晓芳与地灾监测员谢维春立即前往红庙子管护站沿线进行巡逻检查。“除了查看河道水情、地灾点是否有安全隐患外,还要劝阻游客、村民远离河道。”完成巡逻任务后,两人又上门向群众宣传防汛措施,提醒大家密切关注雨情预警。

暴雨来临前,九龙镇原政府办公大楼被设为临时安置点,房间经过消杀,配备了方便面、矿泉水、凉席、棉被等。在村干部的陪伴下,转移的村民和孩子们在集中安置点开始了别样的生活和学习。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后顾之忧,网格员还主动承担起了夜巡任务。

“我们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网格员立足基层、服务群众的优势,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防汛减灾要求,及时转移受威胁的群众,确保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清泉村党支部书记张发安说道。

为织密织牢防汛安全网,九龙镇启动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构建上下联动的网格阵地防汛责任体系,确保应急处置迅速果断、应急指令快速精准。网格员按照“不漏一处、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深入开展“敲门行动”,对网格内隐患点开展排查,并积极发挥微网格“宣传员”作用,向群众推送防汛安全资讯。同时,针对独居老人、残疾群众等困难群体,上门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一张网一体化,九龙网格建设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九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升网格化工作实效,该镇将继续推动村(社区)“一村一品牌”网格建设,优化升级网格职能,让“小网格”成为撬动“大治理”的杠杆,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