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加长版”三伏天如何科学养生?中医为你支招
作者:罗天琪 廖辉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7-17
“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伏天做好养生工作,可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1日持续到8月19日,一共有40天,可谓是“加长版”三伏天。三伏天如何正确养生?近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医院中医专家。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不少人有一个误区是吃凉解暑,这是错误的。”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刘罡说,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说最热的时候外热将体内的寒湿之气格闭于内,饮食要吃偏火热的东西,也就是要补阳气。而最冷的时候因为外寒将阳热包裹于内而不能散发,所以需要用清消的食物降火,因此百姓中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萝卜性凉是要冬天吃的,冬吃萝卜能去内热,那么夏天吃姜主要是驱内寒的。因为外面的温度高了,你体内的寒气闭锁在体内,所以要用温热的食物把它散发出来,才能够保证冬季时热气不潜藏于内。中医建议吃任何东西都要在常温的状态下,就是和室外的温度要保持一致,冰箱里面拿出来的东西不能马上吃,一定要放置室温,冰淇淋、雪糕之类的最好不吃。 刘罡说,三伏天不适合吃补药,不宜进补。市民朋友可以饮用三豆汤,即把绿豆、黑豆和赤小豆三种豆子一起熬成汤,在熬汤过程中可以加一点红糖。三豆汤有清热解毒、温阳健脾利湿的功效,但脾胃功能较差、易腹泻的市民还是不要经常喝,更要禁忌所有冷食。同时,大家可以适当运动,以微出汗为止,不能大汗淋漓,因为伏天大汗淋漓的话,很容易引起中暑。 为患者贴三伏贴 据刘罡介绍,中医对三伏还有一个特定的意义,认为三伏天是开展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从而衍生了中医的一种疗法叫做三伏贴或三伏灸。三伏贴、三伏灸主要针对的是肺系疾病,例如反复容易感冒、慢性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肺结节等,通过三伏的敷贴能够有效缓解这类疾病的发病频次和减轻发病时的症状,甚至可以达到不易复发的预防目的。 目前,针对网络上三伏天“晒背”的“酷暑养生秘境”,是否值得大家效仿呢?刘罡说,晒背的说法源于白居易的诗作《负冬日》,后人演变为“冬天晒背”,而现在进展成无厘头的“夏天晒背”。从中医角度是不提倡三伏天晒背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适合三伏天晒背,加之晒背时长和时间点掌握不好,超强的紫外线容易灼伤皮肤引起热射病,以及过敏性日光性皮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