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一盏警灯照山乡
作者:周韵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7-07    

——记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绵竹市公安局清平派出所

守护着方圆302平方公里,与5000多名羌汉群众相伴相亲,是绵竹市公安局清平派出所14名民、辅警每天的工作日常。他们以大山为家,以群众为亲,积极传承“枫桥精神”,用忠诚践行为民服务誓言。今年6月,该所获评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用心破案护平安

近年来,清平派出所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案件,坚持小案快侦快破、大案深挖打透,最大限度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018年至2022年,清平派出所陆续接到辖区企业报警称,清平镇停产的矿井口变压器铜芯被盗,造成企业损失20余万元。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展开调查。然而,由于被盗地点地处大山深处,案发现场没有安装监控,无法收集更多线索,案件办理一度陷入僵局。

“经过我们初步研判,本地人团伙作案可能性较大,必须将嫌疑人绳之以法,守护辖区平安稳定。”自绵竹警方开展“旌城护安”打击传统侵财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清平派出所联合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对清平系列盗窃案重新梳理,在辖区内展开更为细致的调查,终于成功锁定嫌疑人孟某、孟某某、魏某。今年2月1日,民警在清平镇将三人抓获,并成功追回非法所得。得知嫌疑人全部归案,辖区企业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清平镇一对夫妻因茶楼经营不善倒闭,没有了经济来源。为赚“快钱”, 两人从2020年至2022年,伙同亲属另起“炉灶”,开设网上“赌场”,两年多来通过抽成的方式非法获利近百万元。去年3月底,清平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对案件进行调查,迅速锁定作为组织者的杨某、唐某、杨某某三名嫌疑人,并将三人抓获归案。“我们通过推行‘小案快办、快侦快破’模式,有效推动侦查办案提质增效,以更多破案成果惠及民生。”清平派出所教导员廖进雄说。

做好群众“贴心人”

巍峨大山,雄奇壮丽。清平派出所民警就像一棵棵劲松,坚韧挺拔。他们扛起大山般的忠诚和责任,以行动诠释着爱民护民。

2022年7月13日傍晚,清平镇突降暴雨。凌晨1点,清平派出所报警电话急促响起,当地村民王开伦紧急求助称,因降雨过大,家中积水已超过脚踝。廖进雄立即带领辅警孟友超前往救援。到达现场后,两人立即拿起锄头和铲子等工具对排水口进行扩宽。险情排除后,他们又赶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疏散转移群众50余人。

次日凌晨2点30分,王开伦又因家中积水,打来求助电话,清平派出所民警对其家中排水沟进行再一次扩宽,并用沙袋筑起堤坝。顾不上休息,清平派出所又将人员分为两组,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展开细致排查,并成功转移100余名游客和群众。“有派出所民警的守护,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安稳。”大山群众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是浓浓的警民情深。

近年来,清平派出所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并设立“镇警务室”,打造警务前沿阵地,为游客提供各类咨询、服务达200余人次。同时,采取“网格+警格”,组建义警队,不定时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烦心事、揪心事,搭建警民“连心桥”,切实做到了走访千万家、关怀送到家、服务不缺位。

绘就调解“同心圆”

在清平派出所孟骏调解工作室内,摆放着一沓法律书籍和几本工作笔记,孟骏正忙着梳理记录调解案例。

地震后,清平镇矛盾纠纷增多,稍微处理不当就可能引起上访。化解矛盾纠纷成了孟骏的主要工作,群众非常信他认他。

杨某与张某原是朋友。2022年3月,两人瞄准乡村旅游发展契机,在清平镇租住了一栋房屋,并与房主刘某签订了三年租赁协议,准备发展民宿和餐饮业。2022年7月,杨某与张某因厨房使用问题,发生多次矛盾纠纷,导致两人合作关系破裂。房主刘某也因两人纠纷产生不满情绪,不愿再继续出租房屋,三人因此矛盾升级,甚至差点“兵戎相见”。了解到情况后,孟骏多次上门调解, 通过长时间的释法、明理、说情,最终让这起长达半年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自2019年孟骏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清平派出所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组建了联调队,通过法律咨询、思想疏导、矛盾调处化解“三步走”,实现了“零距离”解决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

群众事无小事。清平派出所将继续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立足稳定与发展,把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好,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部分图片系供图)